飞机驾驶舱结构损伤修理技术

发布 2021-05-31 00:02:28 阅读 1212

导言。随着飞行任务频次增多、飞行强度变大,飞机服役期间由于意外碰撞造成的损伤问题已经凸显。本文对飞机驾驶舱下部损伤案例进行分析,通过飞机整体、驾驶舱下部、起落架、雷达天线及安装结构四部分损伤评估,针对各部件损伤情况,结合维修可实施性、时效性、经济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修理换新措施,完成了对损伤飞机的修理。

故障描述。飞机以正常姿态着陆,滑跑过程中前起落架缓慢收起,驾驶舱下部接触地面,飞机受损。初步检查发现驾驶舱框、应急出入舱门及口框、前起落架舱门、雷达天线罩、雷达天线及安装平台等结构不同程度损伤。

飞机损伤评估。

对飞机的损伤评估分为全机整体、駕驶舱下部、起落架、雷达天线及安装结构四个部分。

1.全机整体损伤评估。

对飞机进行全机水平测量,测量结果均处于规定数值范围之内,表明无结构过载变形。检查除驾驶舱下部损伤区域及起落架外其他区域,机身内外、机翼及活动翼面连接区域、水平安定面和垂直安定面、发动机短舱、进气道、发动机与机身连接区域等,无变形、破裂、紧固件松动脱落、油液渗漏或其他损伤。机身12框、26框外表面铆钉无松动、脱落,蒙皮无变形。

12框对接螺栓无松动脱落。

2.驾驶舱下部损伤评估。

对飞机驾驶舱下部损伤严重的结构进行详细检查,重点位于损伤部位周边区域。气密界限周围零件的损伤修复还需考虑不影响座舱气密。机头框架后端底部2框处有轻微磨损,边缘处磨损深度最大处2mm(弦长约80mm);应急出入舱盖大面积磨损,筋板变形;口框3框处底部磨损深度30mm(弦长约350mm),5框处底部磨损深度50mm(弦长约660mm)。

2框底部框缘磨损深度3mm(弦长约150mm),5框底部框缘磨损深度50mm(弦长约660mm),5框下腹板下部变形破损。左右前起落架舱门前端下部严重磨损变形(50mm×350mm斜角),舱门操纵机构拆下分解检查,关键零件无损检测无缺陷。玻璃、紧固件未见异常。

3.起落架损伤评估。

对前、主起落架进行水平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起落架未发生过载变形。前起落架结构外观、和机身连接接头、和机翼连接接头无变形或裂纹,液压导管无液压油漏油渗油,主起落架稳定减震器气压正常;起落架轮毂、轮缘无过热损坏迹象,刹车组件无过度磨损、漏油、变形;起落架进行收放系统、前轮转弯系统检查以及刹车系统功能正常。

4.雷达天线及安装结构损伤评估。

对飞机雷达天线罩、雷达天线及安装平台进行详细检查。雷达天线罩、雷达天线下部严重磨损,天线安装平台后部安装型材顺航向右侧安装孔变形、固定板变形,其余结构未见异常。

损伤部位修理。

通过对飞机损伤的评估,确定了各部位的受损情况,根据受损情况制定相应的修理方案。对于机体结构的修理、起落架的修理、雷达天线的修理可以分为修理和换新两种处理方式。

1)对于损伤严重,整体更换难度大、周期长的框缘、腹板等结构,采用挖补加强的方式修理,但需要保证驾驶舱气密。拆下机身下部整流罩、应急出入口盖及口框(机身大开口区域拆卸口框时,需做好支撑防止变形),对2框及5框处的蒙皮损伤区域进行切除。由于蒙皮内侧有对接u型板,所以新制的加强板只能贴在蒙皮外侧铆接。

切割5框下部受损的框缘和腹板,为了避免应力集中,腹板的切割边界与框缘的切割边界应尽量远。使用对接条带和框缘对接板对框腹板和框缘进行加强。

2)对于损伤严重、修复周期较长但结构独立的零组件采用换新处理。前起落架舱门损伤严重,且部件相对独立,受损部位不影响机身其他结构,雷达天线罩为复合材料且损伤面积较大,已无修理价值,雷达天线为成品且损坏严重,对该部分零组件直接换新,旧件视情报废或返厂维修。

结束语。通过对飞机进行损伤评估,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结构,在综合考虑维修可实施性、维修周期、维修经济性等方面,制定对应的修理方案,完成受损飞机的快速抢修,为类似维修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