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基础

发布 2021-05-30 20:05:28 阅读 9560

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

时间 2017-11-14

专题一知识回顾:

1、总结出“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的是德国的这不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

2、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3、大多数科学家将最简单的生命体定义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繁殖的细胞。因此,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不属于人工制造生命;组装细胞,实际上就是要人工组装生命。

4、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需要注意:

①材料中是否含还原性糖,比如,甘蔗和甜菜就不行。

材料本身是否有颜色干扰,比如,西瓜汁不行。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使用。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50-650c水浴加热。

当考查铜离子的作用时,不适宜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5、脂肪的鉴定实验需要注意:

①材料中要富含脂肪。

材料本身是否有颜色干扰,比如,花生油本身显示橘黄色。

需要镜检(花生切片需要,如果用组织样液则不需要)

6、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需要注意:

①材料中要富含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加a液1ml,无颜色变化,再加b液4滴,显紫色。

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7、将细胞内含有的各种物质配齐,并按照它们在细胞中的比例放在一个试管中,能构成一个生命系统吗?为什么?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整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

8、由n个氨基酸可以组合成种互不相同的肽链。

9、由n个碱基对可以组合成种互不相同的dna

10、判断: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

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 )

专题二课本经典填空。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

鲜重下含量最高的元素:

鲜重下数目最多的元素:

干重下含量由高到低的四种元素。

鲜重下含量由高到低的四种元素。

三、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2、细胞膜主要成分和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1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通过体液作用完成,直接接触,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都与细胞膜的有关。

4)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4、细胞膜特性:

1)结构特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2)功能特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5、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1)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2)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3)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由于没有细胞核,人的红细胞只能存活120d左右,体现了核与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4)提纯方法:离心法。

5)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6、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

二)细胞壁。

1.成分: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

2.作用:支持和保护。

三)细胞器。

1、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

2、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用染色,使线粒体呈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菌没有线粒体,有的却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合成和加工,以及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形成有关);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是否都作为废物排除细胞以外。

思考1: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

思考2:如果溶酶体膜破裂,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一旦进入细胞质基质,酶活性将。

新宰的畜、禽肉,马上做熟吃,口味反而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中哪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3)无膜。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或游离于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有丝**有关(回答细胞器时,不要答中心粒,要答中心体)

3、细胞质基质: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因此,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注意: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等)

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间接联系,高尔基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除此之外,细胞内的膜也在结构上直接联系:如: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5、生物膜系统。

概念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即: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统称,要注意不是生物体内),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作用: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四)细胞核。

1、结构。核膜:双层膜。

染色质:主要由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核仁:与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形成是否与核仁有关。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dna不可以通过,因此也具有选择性;物质通过核孔也需要消耗能量)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越核仁越大。

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注:模型建构:

①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

比如: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就是物理模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模型。

注意:拍摄细胞的显微**,不是构建物理模型;但是画一个立体的细胞结构图,应该是构建物理模型。

四、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二是。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

原生质层和以及两层膜之间的。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质壁分离是指与分离)

细胞的结构基础

1.2013年8月2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曝出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该菌是一种厌氧芽胞杆菌,在厌氧繁殖过程中能分泌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该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 病死率极高。下列与此菌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呼吸道相比,消化道更容易被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而...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是什么?2.鲜种和干重情况下细胞中元素质量百分比排序?3.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分别是什么?4.氨基酸的元素组成 通式 结构特点 种类?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功能?6.核酸的种类 ...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讲细胞的基本结构。1.2012 重庆理综,1 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2 沈阳重点高中监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心肌细胞比骨骼肌细胞含线粒体多 胃腺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合成它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肝细胞不能合成胃蛋白酶,说明其细胞中没有核糖体 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