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貌学的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3.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是重要的两大分支。
5. 风化作用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分类: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6.物理风化作用产物就是在原地破碎的碎屑物。其特征主要有:(1)破碎后的颗粒粗细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2)多分布在水分岭上或斜坡上;(3)碎屑物的成分与下覆基岩成分一致。
6.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和水所引起的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作用对岩石的分解破坏过程。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转变为地表稳定的新矿物。这是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区别。
7.化学作用的产物及特点:由化学风化作用残留在原地的产物叫化学残积物。
这些物质往往呈松散状,其成分主要是铁、铝、硅的化合物。当残留物中铁质少,铝质多时,就形成红色粘土,称为红土。
8.干旱荒漠地带风化特征: 长期处于物理风化为主,因为日照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昼夜温差大,盐类易于结晶,故以热力和盐风化为主的物理风化旺盛,化学风化较弱,盐类不易淋溶。
9.残积物:岩石经风化后,部分物质和元素被迁移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称。
风化壳:由残积物组成的风化岩石的表层。 风化壳上部具有一定肥力和发生结构的疏松土层称为土壤。
10.残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是岩石风化形成的,它有如下特征:a. 岩性特征:岩性决定于下伏基岩。b. 粒度特征: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极差c. 结构特征:分层。
残积物的类型。
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四种类型:
a. 碎屑残积层。
b. 富钙残积层
c. 富硅铝残积层。
d. 富铝残积层
11. 崩塌及其特征。
陡峭山坡上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的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特征 :
1、运动速度快, 有时可达到自由落体的速度。
2、体积变化大小者可小于1m3,大者可大到几亿立方米(108m3) 。
3、块体经过崩塌后已不具备原来岩体或土地的任何结构。
4、运动块体没有固定的滑动面。
12. 崩塌的形成条件及触发因素。
(一)形成条件。
1、地貌条件。
崩塌一般仅发生在陡峻且高度较高的坡地上。
坡度:松散物质组成的斜坡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一般大于45° 黄土状物质 > 50°
岩石坡》50°-60
坡高:松散物质 < 25米小型崩塌
25-45米中型崩塌
45米大型崩塌。
坚硬岩石坡 > 50米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
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岩性等都有影响。
3、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崩塌是与强烈的物理风化紧密相关的,在干燥、日温差及年温差较大的地区易发生崩塌,在融冻过程非常强的季节和地区,崩塌比较严重。
(二) 触发因素。
暴雨、融冰化雪、爆破、**、人工开挖坡角等。
13.崩塌的物体在坡脚地带形成的堆积体,称为倒石堆(岩屑堆)。
14.斜坡上的土体、岩体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15. 影响滑坡的因素。
1、岩性:主要发生在遇水易软化的软弱地层上。
2、构造:软弱结构造产状上倾向与坡向一致,如节理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
3、地貌:主要通过临空面和坡度。
4、气候:主要是通过降水和冰的融化。
5、地下水:可是岩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而失去稳定。
6、**与人为因素:起到触发作用。
16. 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发生缓慢下移的现象称为蠕动。
17. 坡麓地带由片状水流堆积下来的松散沉积物称坡积物,它构成的地貌叫坡积裙。坡积物有如下几个特征:
1、 磨圆度与分选性差。
2、 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
3、 在垂直方向上有层理。
4、 岩性较单一。
18. 横向环流及其类型: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的水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其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横向环流。
19. 横向环流的产生主要是河流弯道上的离心力和地球自传偏转力(科里奥里力)所致。
20. 侵蚀作用概念及其类型: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
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总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其类型:冲蚀作用(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溶蚀作用、磨蚀作用。
冲蚀: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水流,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下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了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散颗粒。另外,水流对泥沙还有迎面冲击力,使被掀起的泥沙向下游移动,形成侵蚀。
磨蚀:在坡度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可推动很大的砾石使其移动,这些砾石在移动过程中,还能互相撞击或磨蚀河床底部而进行侵蚀。溶蚀:
溶蚀作用是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21. 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两种。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或沟床。
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22. 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做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流搬运有三种方式:
推移、跃移及悬移。 推移:推移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
跃移: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流水中的砂粒上下部产生压力差,上升力相对增强,泥沙颗粒跃起,被水流挟带前进;泥沙颗粒离开底床后,颗粒上下部的水流流速相等,压力差消失,泥沙颗粒又沉降到床底。
如此反复进行,泥沙则呈跳跃式前进。有时,砂粒以较快的速度下落,对床面泥沙产生冲击作用,砂粒会微微反跳起来再随水流一起向前搬运。悬移:
悬移是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悬浮的泥沙受三种力的作用,一是纵向水流的作用力使泥沙前进;二是向上水流的作用使泥沙抬升;三是泥沙受本身重力影响而下沉。当河流中泥沙颗粒受到的上升作用力大于或等于下降作用力时,泥沙被带到距底床一定高度位置而呈悬浮状态,并由水流向下搬运。
23.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它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快(每秒数米),历时短暂(数小时),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扇。
地形地貌试卷
一 单选题 共48题 共218分 1.4分 图1为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为大陆边缘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一丙 一乙 一甲。b.一乙 一丙 一甲。c.一丙 一甲 一乙。d.一乙 一甲 一乙。2 与图2中 岛屿的成因相同的是。答案 1 d 2 b 考点 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 ...
河流地貌实习报告
2012年6月河流地貌实习报告范文。导读 本文。2012年6月河流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一 实习目的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 实习时间。实习时间 第十八周。2012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 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
丹霞地貌优秀作文
丹霞地貌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丹霞地貌游玩,爸爸开着车从县城出发走了不到半小时,就看见公路两侧山的颜色格外独特,有红色 白色 黄色纹理着这么好看的山,我着急的对爸爸说 到了没有?爸爸说,色带随着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好像一条的彩带随风飘动。看 别急,还没到好看的地方呢 汽车沿着山路拐了几个弯,停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