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声光热“考点概述

发布 2021-05-08 17:25:28 阅读 6544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

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

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海啸、台风、核**、

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

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

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诠释: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考点。四、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2、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中考总复习:光现象。

考纲要求】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4、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其应用;

5、知道光的色散的相关内容;

6、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知识网络】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基本概念。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 ;应用:

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

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白光照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3、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二、基本的规律、特点。

1、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呈接。

3、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考点。三、实验**。

1、光的反射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2)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3)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4)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6)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2、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

1)将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条直线段,把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对折线上;

2)在白纸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点燃的蜡烛,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

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4)拿另一支蜡烛(未点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移动这支蜡烛,再左右移动头部,从不同位置看上去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再做一遍。

要点诠释:1、光的反射:(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2)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平面镜成像:(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2)试验中平面镜要和桌面垂直,否则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3)试验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会看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上都发生反射形成的;(4)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5)用一张白纸(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白纸上(光屏)看不到蜡烛的像,证明成的像是虚像。

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6.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考点。一、透镜。

1、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3)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初中物理声光热复习作业

初中物理复习十一假期作业 二 作业要求 每道题都有规范的做题过程。1 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的湖面上。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2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6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 两山相距多远?设当时的气温为15 2 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6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设...

人教版中考物理“电磁学“考点概述

中考复习 电流和电路。考纲要求 1.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电路的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及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知道通路 断路 短路,及短路的危害 4.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根据要求连接 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5.知道电流形成及方向 6.会使用电流表 7....

初三物理总复习1声光热

初三物理总复习试卷 一 一。填空题。1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 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 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 填 高 或 快 2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