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建筑的情感表达

发布 2021-04-26 03:16:28 阅读 2356

摘要:建筑是都有情感的,博览类建筑更是如此。情感如何更好地表达便成为了设计的关键。通过精心的场地设计和空间的塑造能够使建筑的情感更好地表达,真正使人产生情感。

关键词:建筑的情感、场地设计、空间塑造。

1.引言:建筑界的先驱者路易斯·沙利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其实,建筑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冰冷’的材料堆积出情感”。这句话非常清晰的道明了沙利文的观点,建筑应当是有情感的。虽然“情感”这个词更多的时候似乎与建筑无关。

但仔细想来,无论是工作、学习、购物、娱乐,我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建筑空间里;比如影剧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包容情感并供观赏的场所,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纪念馆、祠堂等建筑,则能自然地引导人们的思绪,使人们沉浸于往事的悼念之中……

当然,对于情感的表达,不同类型建筑的表达程度是不同的,博览类建筑作为更加崇尚精神的一类建筑,它对于情感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博览建筑设计,应该做到哪怕什么展品都不放,人们往里走一圈,也能收获丰富的感受。这就需要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情感发源地。

下面,就博览类建筑的情感表达方式上谈谈我的看法。

2.通过场地设计烘托和加强情感的表达:

建筑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任何建筑都有它滋生的环境。因此我们总能听到建筑大师在设计建筑时对于环境即场地设计有多么多么的重视。而对于情感更加丰富的博览类建筑来说,场地设计就更加显得举足轻重,甚至成为建筑设计的关键。

出色的场地设计可以使人们还没有进入建筑前,就对情感的表达做了充足的铺垫,它使整个游览过程的情感变化更加细腻和丰富。下面通过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何镜堂院士设计的南京大**遗址纪念馆二期:

作者一开始就把场地设计放在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设计场地位于南京闹市区,周边车水马龙,渐次形成的市井气息已严重地影响到一期纪念馆的原有气氛。为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作者选择了“围合”式的设计。

在入口广场,在所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体旁,都设计了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体,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形成凝思空间。同时借以表达“围城”、“屠城”这一主题。

作者一直强调,这项扩建工程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于是作者精心的对场地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入口纪念广场部分,以无生命的级配碎石铺装广场,并一直延续到新建纪念馆屋顶之上,通过这一特殊的铺装材料来反映 “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

纪念广场上保留了原有的十字架等纪念性构筑物,并增设了大型雕塑“冤魂的呐喊”,帮助点明场所精神的主题。接着,便进入建筑内部参观,最后来到整个纪念区西部的和平公园,平静的水面,葱郁的树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整个空间的场所精神以表达和平的美好为主题。

最终,人们是带着平静的,渴望和平的心情离开纪念区的。

应该说,在这里,建筑绝对不是对场地的一种入侵,而是构成场地的一部分和人们情感变化的一个节点。试想,如果没有入口广场无生气的铺垫,也没有和平公园对整个序列的收尾,那么人们在参观纪念馆时的情感的波动将会打多少折扣!

二: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一座私立小型主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旨在展示西南丝绸之路范围内佛教石刻艺术品收藏。 博物馆选址于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府河河畔,是河滩与树林相间的一块平地,野生杂树和竹林无规则大量地生长。

不同于一般项目背后复杂的现实环境,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面对的现实是非常宽松的,地处城市边缘,用地宽松,造价的限制不大,也没有品位低下的甲方。唯一的限制似乎只有建筑师自己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展品的悠久神秘,也为了能让参观者感受更加纯净自然的情感。作者在场地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处理场地时,刘家琨平等的对待了空地,竹林,建筑等元素,特别是在景观方面,作者几乎完全保留了场地原有的花草树木,将建筑主体隐藏在景观之中,只是通过一条小道作为引路。

周围的野石与树丛相映成趣,流水与芳草相得益彰。阳光透过树林照在小路上,小路为石板路,一级一级如琴键铺向通向幽之处,经历了一段原生态美景后,建筑的主体才出现在眼前。参观者烦躁浮华的心早已被之前的一段路洗净,这时,人们可以用最平静自然的心去参观博物馆。

最终获得与博物馆与展品相符的情感。如果单说建筑本身,它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一旦放入这样一个场地,建筑的情感就升华了,因为通过入口场地设计,就已经奠定了参观者的情感基调,那么建筑本身的情感表达自然能够更上一个层次。

3.通过空间的塑造强化情感的表达:

记得大一刚做空间认知与设计时,我们就被告知,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会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过高的空间会使人感到空虚害怕,尖角形状的空间则会给人带来不安的感觉……在一般的建筑中,空间的感受也许不会那么强烈,设计时对于它的强调也不多。但是在情感要求更高的博览类建筑中,对空间感受的考虑就十分重要。

内网空间的塑造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建筑情感表达的程度。接下来以丹尼尔·里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和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从题材上,两馆都是悼念类纪念馆,总体情感是沉重的而且深厚。就是说,博物馆对这种沉重情感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很高。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空间的塑造强化这种情感的表达。

先从外部空间体量来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呈一条线型的闪电状,不规则,充满尖锐,参观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安与战栗。情感立刻变得沉重。立面上所有的窗户都是斜线状,不规则的,仿佛被刀割过一样,这些窗口线是依据柏林地图上的一些犹太历史地点而被连接起来的,它们也被视为连结德国犹太人不同时期的破碎象征。

而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外形为简洁的几何图形,巨大的曲面块体相互交错在一起,水平与垂直的强烈对比,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又是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体现。应该说,两馆对外部空间体量的塑造就已经对沉重的情感做出了很饱满的表达与诠释。

再来看看内部空间的塑造。走进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内部,人们的情感继续得到强化,延续外部空间的风格,内部空间所有的线条、面和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一个水平和垂直的构建,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以此隐喻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

整个建筑内部多用线型的狭长折角空间,高宽比较大,伴随着天花上狭长的光带,在这样一种不寻常的空间中,参观者的悼念情感随着展品,随着空间变化一步步加强。博物馆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的展品或场景,但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对内部空间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进入博物馆,入口处是一个高95英尺的“空气壳”,空气穿过脚手架式的金属挂板墙时产生阵阵啸声,好似进入了一个神出鬼没的地方,不由使人肌肉发紧。与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线性空间不同的是帝国战争博物馆内所有的展品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展览空间里,只是巨大的不规则的展览空间用不规则的隔板隔开来陈列展品。展厅内很暗,但重点的参观路线导向处都有光线照明,设计者是要通过建筑和建筑内部环境对参观者产生影响,使参观者仿佛脱离日常生活而进入另一个情景世界。

暂时抛开现在,更好地感受展品的内涵。把建筑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充分的表达出来。

4.结语:博览类建筑作为人们精神活动的容器,对情感的表达在设计中尤为关键。

当然,在建筑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也很复杂。但文中提到的两点我个人认为是比较重要也十分基本的方式。只是很多人在设计时会忽略它们。

但是,不可否认,出色的场地设计一定能更好的烘托建筑的情感,成功的空间塑造也必定能大大加强建筑想要表达的情感,人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1)荆其敏,张丽安。 情感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诺伯格·舒尔兹。 存在·空间·建筑[m] .尹培桐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吴良镛。 建筑的文化品位[n] .人民**,2003203221 (11) .

4)比尔·里斯贝罗。 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m] .陈健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何镜堂。 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

思[n]6)钟文凯。 灰色的天空——对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

另一种解读[n]

7)张蓉。 建筑诠释的戏剧美——兼析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对悲剧美。

的表现[n]

8)王萍。 **建筑情感空间的设计[n]

色彩与建筑空间情感的表达

作者 林兴家。文艺生活 文海艺苑 2010年第02期。摘要 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作为一种象征或是一种符号,色彩 一直渗透在政治 文化 商业等领域里。在建筑中,色彩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之一,同时它又是传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从建筑与色彩两者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建筑色彩设计的必要性及原...

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表达分析

作者 蒋琼。卷宗 2017年第30期。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表达,包括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魅力,当代建筑装饰材料多元的情感潜质,个性化材料对情感的营构。关键词 建筑 装饰材料 情感。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质载体,是使建筑从无形到有形的物质媒介,是建筑细部处理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建筑材料的不...

商业街建筑光环境的情感表达

作者 郎天怡李春郁。设计 2018年第09期。摘要 现如今商业街已经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商业街的夜间照明已经不单单是用来照亮街道,而是装饰着商业街的夜间景象,并且蕴含着情感在其中。通过人工照明的色彩变幻以及不同的建筑照明方式,充分考虑到人的主观心理感受,从而达到最佳的商业街夜间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