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A类作文及点评

发布 2021-04-12 04:27:28 阅读 5479

没想到,真没想到。

不知何时起,我爱上了化学,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能引起我强大的好奇心,一个个稀奇古怪的猜想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乱窜。每一次实验,都是一个“没想到”的惊喜。[a类卷的特点之一就是开头绝对够“吸睛”,本篇也不例外。

选择在作文中写“化学”的学生原本就很稀有,像作者这样“狂热”的就更少了。作文题为《没想到,真没想到》,与复杂多变的化学实验有天然的契合感,从这个角度上讲,文章从选材上就已经”赢了“。]

书上说植物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用来鉴别物质酸碱性,我便将盆养植物全搬到阳台上,拿来一把大剪刀,三下五除二,把石棉树上的新叶剪得精光,连仙人球头上顶着的“宝宝”也一个都不剩。望着小碗里绿色泥状的液体,我偷偷在心里叫好,赶紧冲到厨房,手忙脚乱地添加醋、盐一类的调味品。澄清透亮的绿色液体一下子变得浑浊不堪,漆黑一片。

这是醋原本的颜色啊!怎么没变色呢?我正摇着小碗,却听见妈妈的抱怨声突然降临:

看你把我的花草糟蹋成什么样了,哪像个小姑娘家!”

我朝她扮了个鬼脸,飞一般逃回房间查找资料,这才知道是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干扰了实验结果。没想到,真没想到,打断这场实验的是妈妈,实验的失败却是因为我的准备不足。不过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我依旧痴头痴脑地邀游在化学世界,寻找物质的奥秘,迎接另一次的“没想到”。

[一场更像是”胡闹“的”实验“,痴迷化学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巧妙地将妈妈这个角色加入故事,既增添了真实性,也写出了自己的”特立独行“。]

据说把“曼妥思”加入可乐能产生惊人的“喷泉”现象。我便兴致勃勃地买来了原料,打算用口香糖做个对照,看看哪个更剧烈。没想到,口香糖的表面只是浮出一些气泡便懒洋洋地沉在水底不动了。

然而真正没想到的是“曼妥思”,光鲜的外表早已脱落,只剩下那层满是孔洞的白肉,看来连可乐都懒得吃它!传说毕竟是传说,可怜那几瓶开封的可乐哦![对第二次试验的描写也非常具体,笔调幽默。

]虽然浪费了大量物质,却真没想到打破了网上的神传,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收集起身边可实验的物品,等待着下一次“没想到”。[实验看似失败了,作者反而”兴奋起来“,原来打破网络谣言本身也是一种”实验成果“,看似疯玩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噗——”蓝色的火花绽放在火柴的顶端,拖着长长的光带,在空中留下一串串涟漪,不断交集、碰撞。经过无数次努力,我终于完成了从黄色转变到蓝色火焰的转化。没想。

到,真没想到,空中舞动的那团火花,竟是那样美。

哎呀,又在疯了。家里着火了怎么得了!”妈妈唏嘘不已。我望着手中的火柴,微微一笑。[短短几百字,作者已经写到第三个实验了,对篇幅的驾驭能力一流。]

失败算什么?妈妈的絮叨算什么?我就是喜欢提出各式各样的猜想,在思考的天空中翱翔,在实践的海洋中发出灿烂的光芒。我就是化学世界里造物主的神,谁也奈何不了我的热情!

这里,没有“想不到”,只是“没想到”,更有“真没想到”![文章在作者沉浸于科学世界中探索的得意与自豪结尾,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和昂扬的青春朝气也是文章最讨喜的地方,比无病呻吟的感伤文字不知强上多少。],

这题材可真够新鲜的!

一般我们“没想到”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这位考生却写了她所做的化学实验,心思独到,选材上就高人一等。

作者巧妙地避开了课堂上的化学实验(这应该也可以写,但难度要大得多,很难写得像现在那么生动),而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疯”闹,所用的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东西,读起来很是亲切。再加上用妈妈的抱怨、絮叨做衬托,把一个痴迷化学的小姑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走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里,昏黄的灯光营造出历史的凝重。玻璃外,寥寥数人细细品味;玻璃内,精巧的瓷瓶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一个简洁却不简单的开头,将我们带到上博,让读者不禁好奇,在博物馆,作者想说什么心里话?

]我想起了我的大伯,一个制瓷匠人。[哦!原来写上博展馆,只是为了引出作者所认识的“制瓷匠人”。这个题材很新颖,另阅卷老师更感兴趣了。]

我记不得那个小山村的名字了,却能清晰地回忆起那里发生的事。“大伯”只是称呼,老人家年近七十,身体却硬朗得很。到达的那一天,好奇的我随他上山挖陶土。

十多斤的铁锄抡得呼呼生风,好像和他的手臂成为一体。目瞪口呆的我只好在一旁看着。

回家后,我帮大伯搅泥。我找来根木棒,想省些力气。没想到大伯一把夺过,用那浓重的方言说道:“上好的泥坯只能用手搅。”说句心里话,这搅泥比搅水泥还累啊!

那天去镇上买东西,妈妈看上几个瓷瓶,号称“纯手工”。拿给大伯,他气得不轻,一下掐灭了烟:“又是这帮家伙,用机器乱弄,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全扔了。

”[这三个段落寥寥数笔,却刻画出“大伯”老而弥坚、恪守传统、执着认真的性格,小作者写人的功夫了得。]

我突然想起了一则评论:现在大家都关注传统文化,却催生了盲目的传承,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捷径,而真正的文化精华却在遗失。[盲目的传承,是复兴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乱象,这一点也被作者观察到并写进了作文,其实也就引出了全文的中心。

看得出,作者的见识和思考比同龄人更有深度。]

后来几天,大伯给那为数不多的手工坯上色,烧制,再上色,再烧制……就像几千年来,中国匠人们将工艺改良、实践、再改良、再实践。细长的笔触在洁白的瓶身上留下蓝色的印迹,像文化在中华民族身上烙下永恒的印迹;谈笑间,一龙一凤跃然瓶上,像从前的匠人们一样,大伯用心对待着这些作品。高温炙烤下,瓶一次次升华,最终从一堆再普通不过的泥成为了精美绝伦的瓷。

大伯的瓶不是国宝,靠手工制瓶也挣不了几个钱,但他却依然坚守。[其实,作者的“大伯”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也可以靠别人的口述、书本或者纪录片的阅读**、或者自己想象出来的,作者写出做瓷的细节,加强了文章的真实可信,也让传统文化的坚守者的形象深入读者心中。]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当下人们都知道传承文化,但又有几个人正在做呢?当机械制造的瓷、泛滥成灾的唐三彩、伪装成的古家具四处横行之时,我们真正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精髓**去了?

[连续发问,文字充满力量。]

但当我知道还有大伯这样的人时,我还是欣慰的。他们不在乎自己家乡的艺能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也许有些技艺过时了,无用了,但它们却依旧承载了几千年来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在文化传承日趋被重视,也日趋理性的今天,我相信:有他们,传统技艺会存在;有我们,中华文化会更精彩![结尾水到渠成,赞扬了传统手工匠人,表达了自己的希望。

],本文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考生选取了手工制作瓷器为写作素材,可谓独特新颖,与众不同,自然就让阅卷教师眼睛一亮!其次,考生将手工烧制瓷器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可谓棋高一着。

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涉世尚浅,思考不深。但是本文的作者却能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审视手工制作瓷器,令人欣喜!再次,考生不管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语言皆简练通畅,可谓行云流水。

文章不长,但内容充实完整且有条不紊。

我渴望得到那片蔚蓝的天。

记忆中,东海的水,是蓝绿色的;记忆中,那里的天,是蔚蓝色的;记忆中,岛上的鱼虾,是新鲜的;记忆中,那儿的灶头饭是香的。

妈妈出生在东海上的一个小岛,那儿叫嵊泗,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小时,还没那么多补习班,每逢暑假,便随妈妈去岛上待一阵子。

那儿,飘散着浓浓的海腥味,那是丰收的味道。傍晚,与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一同走在海边,感受着徐徐的海风。这种风,不是南方城市中那细腻、毫无力道的风,也不是那刺骨、干燥的风。

这风,湿润、凉快,又有力道,拂在脸上,可谓凉爽。脚下的沙子是金黄的,在一抹余晖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黄昏的时候,天,是梦幻的,在水天交接之处,余晖仿佛一条朱红色的裂缝,隔开了一大张蔚蓝色的幕布。

这便是记忆中的天。

那时是捕鱼季,便边玩耍,边与小伙伴们讨论着第二天早晨出海的事儿。“明早,把你从城里拿来的相机带去,多给我们拍几张照哦。”“我们可从来没见过这玩意儿,教我们玩玩。

”“明天一早就要起床哦!太阳还没出来就得走了,可别做小懒虫。”“哈哈哈……”大家说着,笑着。

第二天一早,赶在第一丝阳光露出海平线之前,便起床了。我随着小伙伴和渔夫们登上船,向早已布下的渔网处驶去。天色渐亮,只见阳光洒向海平面,顿时,远处整片海——连同海上的零零散散几叶小渔舟,都被染成了金色;近处的海,是青色的,只是微微地有些浪,像顽皮的孩子似的蹦蹦跳跳。

渐渐的,那金色铺满整个海面。天,是蓝的,天际线上,海水是金色的,色彩匀和,仿佛一首协奏曲。

渐渐驶到撒网的地方,我忐忑不安地看渔夫们从不深的海水中拉起网。网中,是活蹦乱跳的新鲜鱼儿。微风吹来,天空中满是收获的气息。

几个小伙伴都异常兴奋,手舞足蹈,大声欢呼。“今天收成真好!满满一网鱼,好几百斤呢!

”紧蹙的眉头早已松开,那几个老渔夫满是皱纹、满带笑意的脸上,嘴角弯弯上扬,眼神灵动喜悦……

只是,那早已是相片中的了。前两年再去,那儿建起了工厂。烟囱里的浓烟滚滚而上,向着海天之际而去。家里人再也不用灶头烧饭了,也不用去捕鱼——家家都开始养殖鱼虾了。

那片蔚蓝的天,消失了。

这两年,补习班也排满了整个暑假,没有再回去。那些玩伴们,你们可安好?

读这篇文章仿佛在欣赏一组漂亮的系列风景画。文中对嵊泗海边生活的风景描写精彩纷呈,这与小作者充分的观察和想象力是分不开的(中考希望学生们培养的作文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获得感悟并用书面表达的能力)。

如果没有充分的观察,只是走马观花的旅游,作者怎么能这样去写天空?

黄昏的时候,天,是梦幻的,在水天交接之处,余晖仿佛一条朱红色的裂缝,隔开了一大张蔚蓝色的幕布。

如果没有真的跟着出海,作者又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大海?

阳光洒向海平面,顿时,远处整片海——连同海上的零零散散几叶小渔舟,都被染成了金色;近处的海,是青色的,只是微微地有些浪,像顽皮的孩子似地蹦蹦跳跳。

全文在写景写人的过程中,一笔都没有提“我”有什么感想,但字里行间却清晰溢满着作者快乐与陶醉的心情,这与文末对于嵊泗改变的感慨与无奈形成对比,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另读者产生强烈共鸣,作为初中生来说,文笔实属老道。(点评人)

作文 2024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 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 家乡 祖国 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为题,写一篇左右的文章。2辈荒苁褂檬跃碇械脑亩敛牧稀 汉语词典 解释 活力...

2024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点评

今年是英语评卷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阅卷方式进行 也称网上阅卷 的第一年,考生需要在统一的答题卷上进行答题。76道客观填涂题,占总分的55 由机器阅卷 34道主观题,占总分的45 经机器扫描后由教师在电脑上批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英语试卷在保持听力 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卷面分值和题型不变的前提下,对读写部分...

上海中考满分作文及

2017上海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回顾。2016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没想到,真的没想。原以为,我会笑着与同学告别,至少不带有一丝悲伤。翻开以前的文章,竟然还留着这样一句 初中三年,我们在欢笑中度过。既然初中三年这么有趣,我们离别时也要快乐啊!人们天生想要征服一切,却最难征服自己。那一刻,我骗了自己,真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