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语文2018.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条形码贴在答题纸规定处,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
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
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道迩: “迩”读作ěr 意思是“近”
b.服膺: “膺”读作yīng 意思是“反对”
c.中肯: “中”读作 zhōng 意思是“适合”
d.皓首穷经: “皓”读作 gào 意思是“白”
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
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
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
c.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个月不违背仁德 b.一生中恰当的阶段。
c.一年中恰当的时令 d.一天中恰当的时辰。
6.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b.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 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 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 弹得一手好琴, 还管理过仓库、畜牧, 孔子对入门**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 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
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
孔子教导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 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 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7.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
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①。
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
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
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②,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
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遽:断然。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裕:渊博。
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隆:盛大。
d.则亦有分矣分:区分。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之道大而博/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b.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
d.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2018.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条形码贴在答题纸规定处,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8题。材料一。刘宗周 论语 学案 中说 学 字是孔门...
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参 及评分标准 2018.4 一 24分 1 3分 d 2 3分 b 3 3分 a 4 c 3分 5 2分 a 6 2分 b7 2分 a 8 6分 答案示例 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
2019西城区一模地理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试卷。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图1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读图,回答第1题。图11.路灯。日开启时刻与降旗时刻相同 日提前开启可能受天气影响。c.夜晚照明时间c日比d日长 日关闭时刻晚于乌鲁木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