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考作文的思辩之美

发布 2021-04-01 16:36:28 阅读 1570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除了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表达作者的识见。通过对客观的人、事、景、物的叙述、描摹和议论,揭示客观规律,即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本质性、规律性认识,体现出思想和智慧之美,这就是文章的思辨之美——哲理美。

从古代的《庄子》《论语》,到《孟子》《韩非子》,从苏轼的《赤壁赋》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从鲁迅的《故乡》到东山魁夷(日本)的《一片树叶》,无不展示了作家的对客观事物的思辨,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可以说,注重文章的思辨之美,是古今中外文章的传统。

今天,我们为文写作,在吟咏风花雪月之余,怎能只重语言文字的花哨而不重视文章内涵的塑造呢?如果高考作文能在立意上,注重思辨之美的呈现,将会更胜一筹,超越“言之有文,内容苍白”之作,成为作文的佼佼者。那么如何呈现文章的思辨之美呢?

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辨明关系,辩证思考。许多作文题,都暗含了哲理思考的因素,只要我们跳出题目,反观命题的意图,都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思辨性因素。

以2023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为例,该省的作文题是“熟悉”。初一看,没有什么哲理可言,但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熟悉”的反面是“陌生”,如果能够抓住“熟悉”和“陌生”这一对矛盾关系思考,就会茅塞顿开,提炼出许多附有思辨性的构思和立意。“熟悉”这个题目,虽然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

如果随便定位于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很不容易“出彩”。这类立意和构思,很容易落入“窠臼”,难以创新。因为这样写,只是表层的东西,对“熟悉”的事物,简单叙写,难见深度。

只有跳出“熟悉”表层的东西,反观这个题目,才能看到创新的曙光!比如,从思辨的角度看,“熟悉”是由“陌生”而来的,人生就是从“陌生”走向“熟悉”,又从“熟悉”走向新的“陌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比如,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总有“陌生”的因素,这正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而“陌生”的东西,可能又包含有“熟悉”的因素,而这正是我们**的基础,创新的起点……

比如,人的成功,正是由于对所**的事物的“熟悉”使然。再从道德建设层面思考,还可以找到新的立意角度,比如,我们曾经“熟悉”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这些年来,渐渐变得“陌生”,和我们的社会渐行渐远……而这些日趋“陌生”的道德规范和普世价值,正是我们应该“熟悉”的,不应该忘记的,因为它是维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如此构思,才能跳出“熟悉”的圈子写“熟悉”,使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筹,新人耳目,“出彩”成为佳作。

二、咏物抒情,揭示哲理。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善于思考的人而言,它们与我们的灵魂是相通的,正如史铁生之于“地坛”,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在对事物的描摹叙写中,展示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或事物存在的规律以及给人的启迪,就容易写出富于思辨色彩的文章。

2009高考北京卷作文,是要求以“我有一双**的翅膀”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有一位考生从村外的河滩上一些坟头入笔,写“我的祖先便长眠在那里”,面对被风雨所蚀而枯瘦萧索的坟头,“我在这坟堆间踽踽独行,温软的手指触摸着突兀的泥土、易逝的生命,叩问蹒跚的历史——人的归宿,能沉埋、挤压得如此紧缩和局促么?曾经多少疏朗的胸怀、火烫的情怀,多少利益纠葛、人生搏斗,都统统由高迈走向了苦吟,悲愤懊恼地在这里画下一个苍凉的句号,凝结成一个幽僻的角落,枕着冰凉的河水,一声不吭地悄然归位。

”这段文字,初步揭示了人生追寻的意义应该在**这个令人深思的命题,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接下来,作者写在一个早晨,“我”看到一簇野菊花,“高雅素洁的。

清香一下子染透整个身心,在人生的荒原上默默地回荡,不再有任何的名利和喧嚣。”于是,作者议论道:

土地是厚实的,它承载了人间所有的不幸和苦难;野菊花是滋润的,它散发出生命意识中最温馨的微波。自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生存作了最深沉的诠释:不必走南闯北、叱咤风云;不必马蹄硝烟,纵横驰骋。

年轻的我需要的只是在青春的心里插上一双追寻人生真谛的翅膀。它圆润到无须凌厉,蕴藉到无须声张,只会静静地收拢为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

这段抒情和议论,承接上文,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坟头的萧索,野菊花的启悟,使“我”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因为“自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生存作了最深沉的诠释”。名与利,苦与乐,生离死别与不幸苦难等问题,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这篇文章以其内容的深刻获得满分(60分)。

三、水到渠成,巧妙点化。这种处理,就是在文章的叙述、写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上,点铁成金,升华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富于思辨之美。

散文《冬日暖阳》(查一路),写“我”童年时的一段经历:操场一角一位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的老人,用红薯做五分钱一只的糖塑。他手艺高超,“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深受孩子们喜爱。

“我”和一群孩子簇拥在老人的周围,突然有人高喊:“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原来“我”踩了同桌的脚。

这年秋天,“我”的父亲死了,这正是“我”的疼痛和短处。这一声叫,使孤苦伶仃的“我”待在那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他糖塑。”老人给了“我”两只糖塑,其中一只是“举棒的孙悟空”。

放学的路上,我举起糖塑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

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我”舍不得吃这只糖塑,直道第二年春天,上面粘了几只飞虫,母亲让我吃了它,我才“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

一切都会好起来。”文章最后写道:

人生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作者妙用对比和衬托,以冷衬暖,以苦衬甜,二者完美融合,而成为苦难岁月里绽放的心灵之花。老人的爱心,如“冬日暖阳”,不仅温暖了一个脆弱的幼小心灵,也培育了一颗充满爱心的年轻的心灵。结尾的议论,很好地揭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提出了“忘记伤害”与“积攒(铭记)温暖”;“积攒温暖(爱心)”与“温暖别人(爱与激情不会远离)”等值得思考的问题,富于思辨性,耐人寻味。

这种写法,要注意选择好选好材料,成竹在胸,层层铺垫,在结尾自然揭示,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不露斧凿之痕迹,方为上策。冬日暖阳文/查一路。

冬天风大,摇着树的影子。我看见了30年前的我,和同学们挤在学校前的一面土墙,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昏黄的阳光笼罩大地。

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

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中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民间高人,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一一勾勒。

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

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

一下,就击中了我。

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

可是我没有父亲。我羡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巡视,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呆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说不出话来。这年我才八岁。

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他糖塑。

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

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

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

母亲说,吃了吧。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

一切都会好起来。

人生的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语文之美 高考作文

语文之美。语文,是一个既广博又狭隘的词语。说它广,是因为它是一种民族文明的代表与缩影 说它狭,是因为有时它仅仅被当作一种应试的工具,仅仅作为一个学科。但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语文,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语文之美,体现在景之美。观塞下长河落日,听小桥流水潺潺,赏荷塘月影斑驳,这是物之景 江渚小洲之上的...

高考作文素材 生命之美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坚强的 生命是平凡的,生命也是壮丽的。生命往往是一场奇迹,演绎着平凡而又悲壮的故事。题记。生命之美恰恰在于矛盾产生的平衡。当我们在面临自然灾害等时,我们的人性越发的表现出来,那种对灾害的畏惧,恐慌,失措等等,促使我们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所以在自然灾害等面前,我们显得那样无...

打造高考作文立意的思辨之美

教师 打造高考作文立意的思辨之美。上杭县第一中学。黄永玉。摘要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深刻这一方面的要求,内容上 深刻 体现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性三个方面。加大试题的思辨力度,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近几年和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而福建省高考评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