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各地高考作文试题集评

发布 2021-03-30 12:56:28 阅读 1109

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集评。

一、2024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60分)。

看图作文。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一】画面不难理解,难点在“出事”的含意上。选择“出”了什么“事”,作为写作的角度,是构思时必须考虑的。然后对“出事”应承担的责任须加以议论,并注意突出重点,而写出承担责任的目的,则能给“三个大人”以启示。

点评二】看图作文曾是90年代末高考作文关注的重点,除了中间202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偶有涉猎外,其他省市很少关注。应该说,今年全国卷出看图作文,给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了个醒:平常训练作文应该多样化。

但同时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也可能对来年的备考提供一套新的模式:大家都来训练看图作文。

就本题来讲,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应该还是达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观点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培育?

当然,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思考,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进行调节等等。

二、2024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全国卷ⅱ作文在今年所有高考作文试题中,应该最好写,且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两则材料简单对比,反对什么,主张什么,价值取向一目了然。

三、202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诗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人生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落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根据你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

点评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题目以诗句的形式出现,很有创意。

去年作文体现出北京地方特色、地域特色,今年则着重体现出文学特性。

尽管文题对引用的两句唐诗作了一些破译,但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还是增加了立意的难度。

点评二】这道题目考核的是学生的素养,是检查学生平时所学、所积累。综合素养好、艺术感觉比较好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会感觉得心应手,但那种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遇到这样的作文题会发蒙的,因为他们平时对文学对生活缺乏体会和领悟。

点评三】一句诗歌有多种解释,在不同的境遇下,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有很多的切入点,考生可发挥的余地很大。

如果考生很好地读过这首诗,应该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有很多的理解,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才感觉到。

花儿落地,是因为春风春雨所致,飘零凋谢。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主客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得格外细致。

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快节奏的生活,很难让人们有时间停下来,整理自己的思想。人们已很难有诗中传达出来的那份雅致和心境。

为什么?这其中有很多点可以延伸,**,如果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写这个作文还是很容易写出好作品来的。但是,我担心的是,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比较重,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多,是否会有这样的生活积累。

这个我比较担心。

如果让我来写,选一个独特的角度也是要好好思考的,这可能也是出题者的一个想法,就是给你一个很大的空间,让大家尽量地去发散,去发挥。我会比较倾向于这句诗歌传达出的内在气质,也很认同“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这个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个观点,反映了一种态度,一种做人的态度。默默无闻,甘愿奉献。

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切入点。

一般像高考这种大型的考试,往往都倾向于写议**。从这个题目和要求来看,写议**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另外写成散文也不错,是本身就很有意境。

但是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考生可能要把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我个人认为在类似于高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尽量少出这种议**,我提倡多考察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或者说以记叙文为主。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事物,对于人的感知能力,尤其是描述一件事物的能力等等。

现在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这方面的能力很差,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叙文基础,恐怕架构一个很好的议**会很困难。希望以后,有关部门在设置考题时,还是应该以记叙文为主,或者至少有一个记叙文,有一个议**,不能全是议**。记叙文题目可以限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放开孩子的思维,可以培养他的叙述能力。

不管什么体裁,能写出真情实感就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可能得高分。

用古诗入题的用意,我想出题者可能是希望引导孩子们对唐诗宋词这样的传统经典要有足够的重视,这个出发点不错。多读一些名篇佳作,对我们陶冶个人性情是很有益处的。再一点是不是提醒大家关注环境这方面。

目前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些经典作品中描述的美景,一些意境,这是一种倒退,是一种人文缺失的表现。最后我想出题者是不是引导大家关注自身的心灵状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会让很多人感到心灵的恐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

怎么才能让现代人保持一个很积极健康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关心,读读经典,也许你会找到答案。(作家张平)

四、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评一】今年上海依然是命题作文。和去年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相比,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高中毕业生在他们不长的人生经历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对“人生坎坷”也有了一定体验,因此,这道作文题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发,可以写得生动感人,富有情味。

但真要写好这篇看似人人能写的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的关键。而“跨过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虽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的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的选材和写出文章的深度,应是跨过这道作文题的一个“坎”。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冲破个人的“坎”,从关心社会发展、时代风云的角度去写种种必须跨过的“坎”,就得有高度了。记叙、议论、夹叙夹议均可。

除了诗歌之外,文体没有明显的限制,作文题给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提供了条件。

点评二】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除了依旧沿袭大上海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世界大都市的前沿眼光外,还与2024年上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我们知道,2024年上海发生了很多事情,社保**案件一下子把上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怎么重塑上海形象和新任领导如何尽快跨过这道坎是上至**、下至百姓都关注的问题。同时,2024年底**一涨再涨对上海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怎么以平常心对待这一牛市,也是考较普通民众的一道坎。

另外,本道试题与2024年《我想握住你的手》也有承接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总之,上海试卷每年都带给我们惊喜。

五、202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

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点评】题目好像很通俗很粗浅。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常挂在嘴边?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因而,可以从本人的接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又如某一句格言或座右铭之类,都很有意义。当然也可以升华到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可以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文章记叙、议论,甚至小**,都无不可。

六、202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

2019各地高考作文

新课标船主与油漆工 全国卷放下顾虑 北京卷材料作文 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上海卷曾被舍弃的微光 四川卷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

各地高考作文素材

各地高考作文素材1 一条路的高考对吗?我们步过了野蛮的时代,走向了如今科技高度发展,文明不断提升的时代,但相应而至的确实无数的头痛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无论大与小,强与弱。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家庭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家庭问题便组成了国家的问题。每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国防,最...

2019各地高考作文整理

山东卷。透过窗,你能看到什么?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 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考生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江苏卷。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