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发布 2021-02-21 10:43:28 阅读 5655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妙云。

一、作文题型分析。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题型,与2023年的作文题型基本相同,依然采用“材料引……”的题型。

但2023年的作文题与2023年的作文题略有变化,其不同处有:①2023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要求”,而2023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范围”;②2023年的作文题没有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而提出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

从审题的难易度作比较,2023年的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考生对其阅读与理解难度低,审题明显比2023年的作文题容易。“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

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可以说,2023年的作文题比2023年的作文题显得更为成熟。

2023年的作文题取消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这很可能是有意避免大多数考生因没有捐助和受捐助的亲身经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悟”。2023年作文题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其写作范围实际上是被进一步限制了。因为“含意”是指“所包含的意思”,考生只能在“材料”的“内容”和“材料”所包含的“意思”范围内写作,而不能由“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而引申出相关的“含义”话题。

从对材料的把握方面论,2013的作文题比2023年的作文题“在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内”提供给考生自选角度还是不少的。

二、材料内容与含意分析。

整体理解2023年作文题“材料”的内容,主要说的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具体的内容有:

1、富翁捐助贫困家庭;

2、家庭一感激地高兴地接收捐助;

3、家庭二犹豫着接受捐助;

4、家庭三感谢富翁好意,但拒绝施舍。

2023年作文题“材料”的“含意”有:

1、慈善。1富翁捐助贫困家庭,是一种善举,没有恶意。

2慈善不仅仅是扶贫,更重要的本质是传递爱心。

3接受慈善,不仅接受捐助,而且接受爱心。

4感激慈善就是释放爱心,回报慈善更是扩大和传递了爱。

5慈善要讲究方式,讲究智慧,才能把爱意传递。

2、接受捐助的心态。

心态一:受之无报。如家庭一,这种心态源自于他们认为捐助是无偿的,感激即可。

心态二:受之必还。如家庭二,这种心态源自他们认为无论捐助者有无要求偿还,受助者都应该偿还,这即对得起捐助者,也证明自己不贪不懒,有借有还,接受别人的捐助才能心安理得。

另外,这种心态也含有知恩图报的意思。

心态三:只谢不受。如家庭三,这种心态源自自尊,他们认为人穷志不能短,接受施舍就丢弃了尊严。因此,这种心态也含有自立自强的意思。

3、贫富关系。

从数量关系看,富人少,穷人多。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经济结构不理想,难奔小康。

从捐与受捐的关系看,捐助的富人少,需要受助的穷人多,捐助扶贫显得杯水车薪。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捐助只能帮助一些人解决暂时的困难,但不能使整个社会脱贫致富。

从富翁的善举与家庭三的拒绝施舍看,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三、自选角度分析。

一从“材料内容”可选的角度:

1、富翁角度。

2、家庭一角度。

3、家庭二角度。

4、家庭三角度。

5、接受捐助角度。

6、家庭一与家庭二比较的角度。

7、三个家庭对比的角度。

二从“材料含意”可选的角度。

1、慈善(慈善是中华传统美德、慈善的本质、慈善的方式……

2、接受捐助(应该接受捐助、知恩图报;不应接受捐助、自立自强、有尊严地活着、有骨气……

3、贫富(富人应该怎样做,富人应该怎样捐,富人为什么要捐;穷人应该怎样做,穷人应该怎样面对捐助;富人与穷人的关系……

四、作文要求(2的评判细则。

2023年作文题的要求(2明确规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如何评判?2023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卷作文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出以下五条评判细则:

1、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自选角度,判“符合题意”。

2、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如“白手起家”“慷慨”“帮助”……

3、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然后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

4、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偏离题意”。

5、暗合写法不判“偏离题意”。

五、考生应试作文分析。

一考生已熟悉“材料引……”作文题型。

自2023年高考作文实行“材料引……”题型后,经过一年认真备考训练,2023年的考生,已掌握这种作文题型的应试步骤与方法,大多数考生能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自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角度写文章。不少考生选富人角度,**慈善的方式与方法,强调慈善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呼吁慈善要尊重受施者。也有不少考生选接受捐助的角度,对三个家庭或赞或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不少考生轻视“材料”主旨,离开“捐助与接受捐助”这个主题,随意去引申,例如,将“捐助”引申为广义的“帮助”,帮助做作业,帮助改掉坏脾气,等等。又如,由“材料”中富人白手起家,引申出“奋斗”的角度,写出一篇若干穷人经过奋斗而成功的文章。这类文章,审题被判“基本符合题意”。

还有不少考生以“材料”为由头,宽泛地引申话题,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如由三个家庭接受捐助的三种心态,引申出“选择”的角度,然后将“材料”丢弃,独自去论他的“选择”。还有由家庭二为由头,引申出“回报”的角度,然后天马行空地去论与接受捐助完全无关的回报。

这类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有明显的套作痕迹。这类文章,审题被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一般在三等评分,发展等级分也随之大受影响,表达项水平再高,也只能在二等下或三等评分,总体得分肯定不高。

对于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考生,一定不能采用这种简单由头谈后套作的投机方法,这会影响其写作潜力。

的发挥。至于对自己写作能力缺乏自信的考生,企图用这种方法蒙混得分,应该觉醒此法不灵了,老老实实给力学写作吧,凭真才实学得分,才是正道。

还有不少考生采用扩写来应试,就“材料”的某个细节作合理想象编故事;还有的采用续写应试,就富人或某个家庭作合理想象,写散文或记叙文。扩写合续写都不是“材料引……”所提倡的应试方法,得分都不会高。至于没有“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要求,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扩写或续写究竟行不行呢?

窃以为,目前命题方尚未考虑此问题。假如允许的话,扩写与续写将是容易得高分的写法。但是,在命题方没有明确指示可以“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续写与扩写前,应该引导学生不扩写不续写为妥。

二原创作文明显增多。

2023年的高分作文,都是原创的文章。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表达出考生对慈善或接受捐助的深刻见解。尽管考生不一定有慈善或接受过捐助的亲身经历,但不少关注社会的考生,对这个公共话题,还是有话可说的,并且提出了新颖的建议。

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还显示出考生较丰富的知识面与较广阔的生活阅历,古今中外关于慈善与接受捐助的言论事例异彩纷呈,还能运用贴切有说服力的论据展开具体论证,文章内容充实。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完全不见套路额痕迹,文章思路畅达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语言比较流畅,有些句子还有文采。

更可喜的是,原创作文越来越多。尽管有些原创作文还显得思想稚嫩,有些论据欠准确,但比起那些用早已背熟的材料和文段来牵强附会的套作,“原创”更值得鼓励和肯定。例如,在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写陈光标高调慈善的很多,但评卷时强调,这是“不约而同”,评分绝不能因写的人多而判其雷同平庸;应首先充分肯定考生关注社会并贴切选用论据的能力,同时强调应客观地根据其论证水平评分。

2023年广东高分作文评分,强调对原创作文宽容,对原创文章给予鼓励性评分。

六、2023年作文备考建议。

一依纲备考,落实考点。

依纲备考,是最科学最奏效的备考。每年,教育部下发语文考试大纲,广东教育厅下发语文考试大纲说明,这些事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的纲领性文件,出题的依纲出,备考的依纲而训练,评价的也必须依纲而评,环环紧扣考试大纲,有条而不紊。因此,教高三的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和钻研考试大纲和省考试大纲说明,科学而及时地发现考试动态,科学地设计备考方案。

二强化审题训练。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已经考两年了,学生对这种题型日渐熟悉,对这种题型的审题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审题训练的重点落实在对“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的准确把握上。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供给学生训练的作文题,其质量要高。

有些人备考喜欢搞“题海战术”,在网上搜寻一大堆作文题,不筛选就印发给学生训练,结果是越训练越糊涂。根据以往曾对“材料引……”作文题型提出的疑惑来看,多数是由质量差的“材料”引出的。

另外,审题训练的重点也要落实在角度的选择上。确保“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选择角度;并且要处理出“单一”的角度;尽量甄别出“有价值”的角度。

三强化原创作文“中心突出”的训练。

沿着2023年的命题趋势,以后的“材料引……”作文题,其审题将会控制在考生易于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审题难度降低后,作文分数的区分度,就自然回归到考生应试作文水平的比拼上了。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主要看两方面:

其一是判审题;其二是判作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划定的等级为“一等的符合题意”“二等的符合题意”“三等的基本符合题意”“四等的偏离题意”。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文章评判的项目是很具体的,评“内容”项的细目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评“表达”项的细目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这6项细目,便是作文评价的得分点或失分点了。

所以,作文备考不能只训练审题,还要训练写文章,按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所制定的评分细目,认真训练学生,达到能写出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及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的文章。但是,目前学生写文章的水平,距离评分标准所定细目还挺远。比如,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欠丰富,结构混乱,语病较多,等等。

还有些学生甚至连“原创”的信。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妙云。尽管妙云教授说这是陈老师最后一份试题分析因为她去年已经退休了,明年就不写了,评卷也不参加了,但主持广东高考作文评卷10余年,她对作文的分析依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一 作文题型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题型,与2012年的作文题型基本相同,依然采用 材料引 的题型。但201...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陈妙云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 作文题型分析。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道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写作题型。材料有两段文字,第1段文字是汤因比曾经说过的话 第2段文字是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的信中说过的话。引出的写作范围有两方面 其一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其二是 结合自己的体验...

2019广东高考作文

如今我们很容易听到人说,看这是上次照的 一拿却是手机 或者是你看我出去玩拍了许多的照,都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呢,你们快上去看看,已经很少人说看 的时候,把实体的相片拿出来给人看了。这也许在 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如今是数码时代,任何的物品都是能以电子产品来替代的,这 也是一样。岁然它经历了胶卷,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