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3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发布 2021-02-21 10:32:28 阅读 7212

2023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卷·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

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这是一篇议**。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

因此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

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点评:

蓬草)2.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

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

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

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

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

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点评:汉文)

3.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

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

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

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

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

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

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点评:

志扬)56分(思辨能力较好)

4.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

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2019广东高考作文

如今我们很容易听到人说,看这是上次照的 一拿却是手机 或者是你看我出去玩拍了许多的照,都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呢,你们快上去看看,已经很少人说看 的时候,把实体的相片拿出来给人看了。这也许在 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如今是数码时代,任何的物品都是能以电子产品来替代的,这 也是一样。岁然它经历了胶卷,黑白,...

2019广东高考作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出炉!据本网记者获悉,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给出了一段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时代 的文字,要求考生自拟标题写作。其中一些关键词为 记忆,数码,网络。黑白胶片的时代,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 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2019广东高考作文

另一面。已经 n年没写日志了。只想感受一下那种感觉。在这里已经有差不多两年了,可是我们却还在虽不幼稚但也不成熟的尴尬状态 在校园里看到有些人穿得很成熟,正装 高跟鞋 西裤 不错噢,但是他们一说出话来,坑爹阿,跟穿着西装,下面穿得球裤,穿得拖鞋的学生说出的话感觉一样。sb一个。心没成熟,穿什么都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