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

发布 2020-06-11 12:46:37 阅读 6573

《浮士德》是歌德用六十年时间铸成的大作,全书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浮士德一生的奇闻异事,其中对话犹如诗律,时而激荡时而温婉。浮士德是个传奇的人物,他与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约,用灵魂做赌注,若他被享乐所迷住,对某一瞬间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

”他就甘愿毁灭,他的灵魂将堕落,恶魔将给他的灵魂套上枷锁,置于魔鬼的桎梏。而这一生的赌约,也是让浮士德不断学习、不断净化的过程,从迷茫中醒悟,从黑暗中升华,忏悔自己的过错,从堕落边缘得到救赎。经过这些历练,最终浮士德的人格将得到完善,他也登上了更高更美好的境界,魔鬼梅菲斯特终究夺不走人性的美好善良。

天主认为:“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浮士德就曾误入迷途,但此后也受到内心谴责,忏悔自身。

就如悲剧第一部中,他受梅菲斯特诱使,返老还童,爱上格蕾辛,却酿成了格蕾辛悲剧,与她幽会,让她给母亲安眠药却意外害死了母亲。其中歌德在梅菲斯特的语言中就善用典故讽刺当时社会的麻木,以及不良现象,或者说,这整部作品中就有歌德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鄙视与不满。就比如情节中后来格蕾辛因惧怕生下私生子后要收到的耻辱而溺死了自己的孩子,遭法院审判,格蕾辛被绞死。

而当时确有这条法律:少女私通要当众身穿囚服对神父忏悔,于是因害怕羞辱而杀死私生婴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歌德后提议废除了此法。在《浮士德》中,象征隐喻和铺垫的手法也有巧妙运用。

在浮士德问梅菲斯特有没有礼物让他送与情人,梅菲斯特说:“我确实看到一件东西,像是穿着珍珠的丝线。”他的话暗示了格蕾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被处于绞刑审判,丝线象征处刑的绳子,而珍珠象征着眼泪。

作品中,歌德常涉及到神论,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故事的起因,天主与魔鬼梅菲斯特打赌,也很容易看出是受圣经《约伯记》中耶和华和和撒旦的赌约启发,不同的是约伯是受苦被苦难考验,而浮士德是受享乐被**考验。同时,对比手法也被灵活运用,光明与黑暗、真理与世俗、科学与迷信、惰性与追求,其中也包含了歌德的抱负以及理想。

梅菲斯特的奸计,在情感上的**满足,以悲剧第二部,海伦追随儿子的死亡而告终,浮士德对美的追求转而走上社会政治的道路。他为建功立业,杀了无辜老人百姓,他又一次于心不安,受到谴责,愧疚忧愁。但经过这些经历,他开始想建造理想的人类社会,不懈努力,追求通过自身奋斗劳动来造福社会、争取理想。

当这一理想实现,浮士德要对那一瞬间说:“停一停吧,你真美丽。”。

于是他便毁灭了。似乎魔鬼得到了胜利,但当时浮士德所说的是他被享乐迷惑,而此时,他是渴望自由,积极奋斗,想继续向前永不停滞。所以尽管肉身不在,但灵魂却得到救赎,他的无私、渴望造福人民的理想是接近天国的境界。

虽说是悲剧作品,但魔鬼并未得逞,浮士德精神永在,不懈追求、争取的热血永在。

浮士德读后感

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浮士德 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浮士德 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 宗教与科学,理智...

浮士德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浮士德读后感 一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这就是 浮土德 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 肯定 善 否定 恶 的发展历程的概括。浮士德 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5篇。浮士德 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那么你们看过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接下来给你们带来浮士德,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仁慈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这大概是 浮土德 中最触动人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 肯定 善 否认 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