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读后感

发布 2020-06-11 10:19:17 阅读 1309

周作人的《苦雨》,明苦暗喜,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寸他对于屋内便是许高的积水反觉得舍得和满足。这令我联想到了苏东坡的那一首《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不止不觉,还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千古名句。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苦中作乐”,可我并不这么看来。快乐从不会凭空而生,它一定具有一个缘由。而无论是周作人还是苏东坡,他们拥有的不过是擅长于从偏重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世间的眼睛,如此而已。

就拿“雨”这一意象来说吧。易安醉酒后醒来,发觉前一夜的“雨疏风骤”摧残了窗外的清风,花瓣凋零,“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或是问卷帘人,抑或是自问。可同样的风雨花落,杜甫一首《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尽写雾出水芙蓉后如同出水芙蓉般的天府之国。又如“秋”这一容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欧阳永叔评其是“刑官”“兵相”,郁达夫又在它的《故都的秋》一文中频频提及“秋蝉”“秋士”这一类似乎加上“秋”字便代表方才某种末尾意思的词语,可秋天总是伤感的吗?刘禹锡眼中“秋日胜春朝”,成为写秋的经典,而老舍笔下的秋天的北平,更是充满了烟火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自古又有“伤春悲秋”的说法,人们悲的或许是枯叶凋零,是丰收后的满目满目疮痍;而人们所伤的,也许是晚春时节盛极而衰时的满目凋零残败凋谢吧。正如范成大的《春晚》中所写的那样,荒原萧瑟,花老无诗兴;可韩愈却不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他眼中的癸年景象,是白云百花在生命尽头前一刻绽放的美好姿态。由此可见,草木本是无情,是人们将自己野草的感情寄托在了草木万物上。

但此类因角度不同而生发出不同情感的创作并不单单发生在恶毒之草木等生物、物件身上,既使客观存在的论据也同样如此。古时文人学士大多入仕,仕海沉浮之中总有升迁与贬谪,左迁地方,心中总有不甘与落寞,总有抑郁不得志。“永州八记”虽是柳子厚游山玩水的游记,但无一例外,全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抑郁与伤感。

反观几百年之后的宋朝,同样是游山玩水,同样是贬谪期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与民同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天下,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帮你忙如吾两人者耳。

”的闲适自得。

心境不同,经历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需要态度也会不同。腾利总是孤独的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从来不这么认为,有月有酒有倒影,何来孤身一人之说?诚然,中国上下五千年出了这么一个李太白,一个苏东坡,可这些人的存在不正是在告诉后来的我们,这世间其实有好多美好,只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吗?只要我们想,都能够活成他们那种达观通透的样子,也是我们最渴望成为的样子。

未经允许不准**:读书笔记。

读后感读后感

无聊之即,我打开了这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 的这本书,本来是想拿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翻开第一页,有想翻开第二页,翻开第二页,又想翻开第三页,月刊越有趣,越看越想看 读后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海盗生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 汤姆当海盗的生活,讲述了汤姆经历了什么平常孩子经历不到的危险事情,描述了他...

读后感读后感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 我这样细读文本 来谈谈之后的感悟。其实文本的解读这一说法,我是在王老师的口中得知的。记得第一次我们大家跟王老师一起交流文本的时候,都觉得很陌生,不明白文本解读到底是什么意思,解读文本又该从何下手。看了窦老师的这篇文本,似乎明白了很多。没错,对于一名教师而言 文本的解读也是语文老...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 读后感。罪与罚 这本书已经在书橱里摆放了两年多,这次终于可以在寒假里去细细地品味它了。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个 贵族家庭,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充满传奇,28岁时因参与农奴解放运动而获刑,出狱后重返文坛继续写作,被人们公认为是与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