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读后感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

发布 2020-06-02 22:13:17 阅读 5280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的感触很深。

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于室友打架,独自在外流浪等多方的因素下萌生了一个当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或许所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想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守在一块麦田里,守护着那些玩耍中的尚还纯真无邪的孩子。或许,霍尔顿所说的“悬崖”就是大人的世界。

霍尔顿不愿纯洁的孩子堕落成所谓的“大人”。

而让我们想远离大人的,是大人们的假模假式,是大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童年期的我们太小,成年期的我们以“腐烂”,只有现在的我们最清醒。我们能看清这个世界的肮脏,我们不愿染上那些污秽。

我们只想找一块净土,一块没有陋习,没有大人,只有纯真的孩子的净土。

可也许这净土并不存在,大人们以污染了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只得开始反抗,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净土。当大人们要我们对丑的事物说恭维话时,我们说出事实;当大人要我们学习他的假模假式,并将其称为“礼貌”时,我们仍直言不讳。

于是大人们说我们叛逆,于是便多了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威逼利诱,直到我们妥协,任他们将我们改造成一个个“家人”,还美名其曰:“为你好!”。

我们好像不可能战胜大人,改变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虚伪。而且,我们似乎也无法坚持到底,工作上不会拍几句马屁,就没法讨老板欢心;交际上,不会几句客套话,注定要被排挤……总之,不虚假就没法在社会上混!

大人们正是靠着这些理由,“名正言顺”地在我们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要我们对所有人,哪怕是讨厌的人也要笑脸相迎,用最甜的声音打招呼,还得称之为叔叔或阿姨。还要求我们在客人来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父母就会听到客人的恭维话:“你家孩子好乖哦!

一定是你们教育的好!”父母这是就会忍住满心的窃喜,佯装满不在乎的来一句:“****,一般般啦!

”然后与客人“呵呵”的客套半天。哎,人性虚伪哦!

这奉承话估计是针对人们爱慕虚荣的特点而产生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说给什么人听,被夸的人都会红光满面,笑的朵花似得。也不想想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

一夸就忘形,人的致命弱点!

在我看来,人似乎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狗。狗爱憎分明,喜欢,它就会冲你摇尾;厌恶,它就会冲你吼叫。而人呢,总是口是心非。

哪怕厌恶,也要为了利益去讨好。那满脸堆笑的模样实在让人作呕!

放弃那些假模假式吧,大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看的比你们清楚多。去做孩子吧,做纯洁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为利益而不顾一切。你们不必讨好谁,孩子不需要那些恭维;你们不必拘束言行,生怕得罪人,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的人。

让孩子净化你们的心灵,洗去世间的肮脏。让孩子擦亮你们的眼,去看这世间尚存的美丽。

一起去做孩子吧,做充满童真的孩子,还世界一片净土!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

篇一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麦田守望者 是一部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书,这本书是以主人公霍尔顿回忆自述的语气来书写的,讲述了他被开除出了潘西中学,因不愿过早回家,在纽约四处游荡将近两天中的作为与感受。书一出版,霍尔顿的经历和思想很快引起了许多人 尤其是大中学生的共鸣,然而对这本书的争议也很多,许多人认为,主人...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守望者 读后感篇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 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 现代经典 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 艾里森的 无形人 theinvisibleman,1952 一部就是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 中学校的校园里...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

1000 字。麦田守望者 读后感 1000 字。麦田守望者 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16 岁的中学生霍尔顿有着敏感 好奇 焦躁 不安 想发泄 易冲动的个性。这与我身边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发人深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