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的观后感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发布 2020-05-26 03:57:37 阅读 2645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

记得《**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

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自我内心的结困扰着,都在寻找着什么,都在等待着什么。

古人以结绳记事,解决了一件事就解开一个绳结。这天已经不需要用绳结了,但多了许多心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期望、迷惑、期盼……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

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四):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

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

《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__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

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就是这种剧中剧所产生的特殊效果。那种一会儿在《暗恋》中、一会儿又在《桃花源》中,一会儿又把人拉在剧中,让观众做剧中的观众。产生这种效果,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再看看“一剧”和“二剧”中的感情。虽说两个话剧不相干,但是它们分别表现了“感情”,简单地透过比较竟到达了哲学的高度。一个是热恋的爱人分手数十载,其爱越久迷香;一个是为爱媾和却又为生活所累,引发了人对感情与生活这个永久话题的再次思考。

整个剧以其平平淡淡的对话结束,这种手法确实是真爱的流露,展现“一剧”中导演的真情流露、同样也体现了“二剧”导演的高超指导水平。积淀了几十年的感情,积攒了几十年的话,情怎能续?话如何说?

最后只能是用几句简单的问候草草结束。这种“留白”真的是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大爱无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着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五):

上周末有幸**了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我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杯具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杯具,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__落英缤纷!

”实在是太经典了!看《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

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杯具,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杯具,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尤其是最后,老陶本来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仍然无法忘记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带到那个人间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就应是丈夫的主角,此刻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还是要和故人去那个完美世界。

热闹的开场,寂寥的结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反而更让人平添了几分隐隐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 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一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两部话剧 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悲剧 一个胡编乱造 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 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

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一个当代悲剧,一个古装喜剧,一个纯情与哀伤,一个世俗与喧闹,导演匠心独运,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戏中戏结构,将两部看似毫无联系的话剧巧妙地结合起来,迸发出了绚丽的火华。细细品来,整部剧似乱非乱,颇有 形散而神不散 的独特韵味,让人意犹未尽。一 新颖独特的戏剧结构。在这部戏中,导演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