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发布 2020-05-25 13:17:57 阅读 2013

一本好书,一部经典的电影,一出精彩的电视剧,往往会使我们荡气回肠,引起我们的共鸣。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讲述了在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军大举进犯。七连经过了一个月的游击战争,决定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红军战士。当时日本人集中了成千上万的部队,来势汹汹,而我们呢,只有是势单力薄的五位战士,但依然赢得非常漂亮。

班长马宝玉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用气势来压倒敌人……他们成功地完成了掩护的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通往大部队是一条活路,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主力。

另一条通往三面悬崖的狼牙山,他们斩钉截铁地选择了这条视死如归的路。读到这里,战士们面对生命都这样义无反顾,为革命的主力着想,让我感动!再想一想我自己呢?

碰到不会的难题就去问妈妈,而不是自己认真研究,分析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战士们登上了狼牙山顶峰。班长负伤了,弹药打完了,只剩下了一颗手榴弹,但是班长让大家用石头砸,战士们把材料用完之后就纵身跳下了悬崖,嘴里高声喊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现在想想那五位抗日英雄,和他们相比较,我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说,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无数个像那样的革命战士,用无数条生命,无数滴鲜血换来的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一条条生命换来了我们的新中国。对比我们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还说。

长大要报效祖国呢?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应该奋发向上长大以后要好好报效祖国,创新未来。

狼牙山上五位抗日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们。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了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壮士 一文叙述了一九四一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阻击敌人 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即使被敌人抓住时,英勇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乐章。每当想起五壮士的壮举,我惭愧万分。我作为二十一...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作文

读完 狼牙山五壮士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狼牙山五壮士 讲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位战士为掩护众和主力撤退,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班长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诗篇的事。读完这篇课文,我深为勇士所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

《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死抉择,而当我学习了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明白了生死的意义。1941年秋,晋察冀根据地遭到日军的进犯,六班的五位战士把大批的敌人引上狼牙山。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 观后感。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其中一篇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 对我的启示很大。本文主要写的是 1941年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狼牙山棋盘陀。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纵身跳下悬崖。这篇文章读下来有很多地方让人震撼和敬仰,如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 观后感。司马迁曾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今天看了 狼牙山五壮士 这部电影后,才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1941年秋天,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在顶峰,五位壮士把敌人打得粉身碎骨,子弹打完了,于是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3篇。导读 本文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一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其中一篇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 对我的启示很大。本文主要写的是 1941年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2篇。导读 本文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2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一 狼牙山五壮士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1941年的一天,邱蔚团分配到了从狼牙山一带阻击日军,任务是把老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并一举击退敌人的任务。后来...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 观后感。我平常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爱国主义影片 狼牙山五壮士 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也十分丰满。其中 狼牙山五壮士 最使我感动。狼牙山五壮士 这部电影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五壮士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 狼牙山五壮士 六班班长马宝玉。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有一次,六班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