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的建议。
执中学长您好,我是一名大马的新手辩论员。针对一个辩题,我想了挺久的,总算出了一个(我觉得是)架构,可是总觉得怪怪的,想请教您。而且新手上路,总希望学长学姐给点建议,以便方向正确,以后才不至于有所偏差,甚至诡辩。
这是我的立场:学校教育比社会风气对学生更具影响力(这个赛制是个人赛,立论+自由辩论+总结各三分钟,没有任何奖金奖杯,是一个学术交流,并且会在公开场合下辩论,所以我希望能诚恳的表达出辩题的意义,引人省思,不是只停留在口舌之争)。
不过,我还是用「比较大马的方式」尝试去立一个架构,请您过目:
定义:学校范围内的老师、环境至课外活动及团体都是学校教育,从小学至大学。社会风气指的是习俗等等(可以说透过**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吗?还是?)。
衡量标准:学生在知识上的累积和人格上的完善过程中,哪一个影响学生达到的高度更高。
论点:1.学校教育的涵盖范围更广,学校教育包涵的是学术+道德+哲学等,学校环境及团体对学生的软性技巧有影响,大学中可透过实习了解社会等……社会风气对学生的软性技巧或生活常识等可能有影响,但就差学术这一环是很难影响到学生的。
2.学校教育影响学生的深度更深远。举例,您敬爱的老师对您的影响力很深,甚至有任何生活细节上的问题都会找他谈,失恋、家庭问题等等,就算您长大了有问题还是可能会去请教他。但是这里社会风气扮演不到辅助学生(尤其中小学生)的心理深层。
这样说可以吗?可是我会举例,却不懂要怎么理论化的表达出来,有关系吗?如果学生的纪律出问题,除了可能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实也可以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也可以是家庭因素或个人等和辩题没有挂钩的因素。
3.学校教育是直接性教育,社会风气是间接性教育,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学校教育的信息。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小学生不懂得“鞠躬”的礼节,就算透过**如电视看到鞠躬的动作,也不晓得那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但是学校教育不仅会解释,还会强调重要性,通过一些教学互动,培养校园环境等等。。。所以学校教育更系统性、更正确直接的去灌输知识并加强人格上的提升。
这里会不会处理得太随便了?要如何去更正呢?
这样的立论有问题吗?对方如果谈一些像色情、暴力等比较黑暗的大量例子,那么我该怎么去应对?
最后,我想问问,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衬托出这个辩题呢?我决除了辩论,辩题和立场的价值才是最值得大众思考的吧……
我看过学长的一些比赛,诚恳从容又头头是道,很是欣赏,很想向您学习。所以学长您大可不必顾虑,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请直接指出来,如果我的意见都不能用也没关系,我还是在学习辩论的辩手。当然希望能给予一些明确的立论方向或意见。
期待能快点收到您的回复,非常谢谢您。
这则提问,是直接寄来我信箱的──虽然不知为什么,寄信人通篇都没有想要告诉我他(她)叫什么名字(却礼貌的在信尾表达了催促之意),但光从字数来看,嗯,这篇已经算是挺有诚意的了。
事情太多,网志将近一个多月没动笔,这篇《洛阳集》,就当是复出作吧。
好,辩题是「学校教育比社会风气对学生更具影响力」,先来看看匿名提问者所下的定义:「学校范围内的老师、环境至课外活动及团体都是学校教育,从小学至大学。社会风气指的是习俗等等」。
坦白说,我觉得这样的定义帮助不大(茶)。
什么是学校教育?什么是社会风气?这,有必要去定义吗?
这部份看开一点,放宽一点,就会让对手占到我们的便宜吗?即使临场遇上了某些难以界定的部分,只要讲清楚那是灰色地带,大家各让一步,甚至我方先让,观众就会觉得我们理亏了吗?
在辩题中,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下定义、作阐释的,应该是「何谓对学生的影响力?」
然对此一关键问题,这位未署名的提问者所提出的标准,则是「学生在知识上的累积和人格上的完善过程中,哪一个影响学生达到的高度更高」。
坦白说,这种标准,有下跟没下是一样的(茶)。
是的,我知道,下定义本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定义的目的,是要「让人理解某个陌生的词汇」;故若当人们自己对就该词汇不够熟悉时,他便很容易会用「另一组陌生的词汇来解释原本那个陌生的词汇」……然后,藉由人们「对定义中词汇的陌生」,来阻止别人「追究那个他所不能明白的陌生的词汇」。
简言之,许多人下定义时,不是在「表达他的知道」,而只是想「不让别人知道他的不知道」。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在责怪这位没写名字的提问者,我这么说,只是想让您仔细想想──毕竟,倒底什么叫做「学生在知识上的累积和人格上的完善过程中,哪一个影响学生达到的高度更高」呢?
你(妳)这句定义的重点,究竟是「何者更能影响学生的知识累积,更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完善,何者就更有影响」?还是「只有对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影响,才是所谓对学生的影响」?亦或是「唯有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人格的,才是对学生有影响的」?
没有争议的定义,都是没有意义的定义──例如「何者更能影响学生的知识累积,更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完善,何者就更有影响」。这个定义,当然不会错,因为它是一句十足的废话。
定义的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例如「只有对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影响,才是所谓对学生的影响」。这个定义,目的是要限定讨论影响的范围,惟其有意义,所以有争议。
甚至我还要说:定义,不仅仅是一则对词汇的解释,它更是一套具体而微的叙事,蕴含着另一组逻辑、另一套价值观、另一种让人理解世界的选择──例如「唯有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人格的,才是对学生有影响的」。这个定义,便是认为在本题的讨论中,凡是不良的影响,就不算是影响……
这该怎么说呢?嗯,或许,这套定义假设了人类自身的丰富与完善,乃是一种「反自然」的作用,毕竟在「缺乏影响」的情况下,人的本质,就是贫乏、贪婪、纵欲且混沌的。故所谓「不良」,犹如水之就下,其实是一种本性的回归,不能算是一种「影响」。
当然,像这种定义,对立场的帮助越大,争议当然就越多,要颠覆的、疏浚的难度也越高。
定义者,非求世间意义之所「定」,实乃「定」世间之意义耶。
那么,再来看看论点吧,这位不知道是谁的提问者,所主张的论点有三,分别是「学校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学校教育影响学生的深度更深远」与「学生更容易接受学校教育的信息」。
坦白说,这种论点,有讲跟没讲是一样的(茶)。
因为如果这三个论点,你(妳)都是对的,那这个辩题早就有定论了,又来打个什么大西瓜呢?
一定是因为学校教育与社会风气,在内容上「各有广泛之处」,在层面上「各有深远之处」,在学习上「各有容易接受之处」,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要辩论吧?
那么为什么当你(妳)只讲学校教育的优点时,会认为这能赢的过社会风气呢?
辩论的下策,是强调己方优点,否认对方优点──这种打法,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能比的,只是攻防技巧。
辩论的中策,是强调己方优点,扩大对方缺点──这种打法,在理论上见仁见智,另一半,比的还是攻防技巧。
辩论的上策,是强调己方优点,并解释对方的优点不重要──这种打法,在理论上,已近于道。
以上种种,且给那位热爱辩论的神秘提问者参考,少爷之后亦会找时间,将网志上累积的问题逐一回复。而若有人知道虫族毒爆一波流的详细手顺,也请分享,以利交流。感谢。
2023年05月04日,04: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