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条件。思想**。
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阶级基础。
两大发现。产生标志。
发展历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命力根源。
生命力关键。
定义和两层含义。
世界观、方**。
基本立场(新)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理论品质。
本质属性。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它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
3.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共同催生了马克思主义。
4.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5.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的思想渊源。
6.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7.19 世纪30—40 年代所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8.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
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
10.1848 年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1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2.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3.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15.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并不是只有这三个属性,还有人民性,阶级性)
18.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9.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本章介绍了正确的世界观:唯物论。正确的方**:辩证法。内容最多,难度最大,可考各种题型。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提出者。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和内容。
意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时间、空间。
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统一性原理。
意识的定义和本质。
唯物论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
实践的本质含义。
第二章实践观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主题。两大总特征。
辩证法三大规律。
四大方法。五大范畴。
规律的定义和属性。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系统化理论化即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社会意识形式,零散的自发的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社会心理,低级为社会心理,高级为社会意识形式。
2.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 即主观和客观,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创造者),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派生物、被创造者)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唯心主义(唯心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世界观)。命题模式:题干与题支换位。
唯物主义的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非人的精神)。
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题干题支换位。
6.根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历史(社会)观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研究整体的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研究其局部的为历史观即社会观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局部是物质的)和历史唯心主义(这个局部是精神的)
7.根据对世界的状态即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 发展的, 发展的根本原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则相反,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小结:四个划分标准、八个划分派别、两类关系。
第一个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个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三个标准:对历史社会的看法: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第四个标准:对世界状态的看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类关系: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所得出的不同结果,相互之间没有包含、连带的关系。
8.物质范畴(是意识)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概括和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地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物体)。
1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物质的构成单位——原子(物体)
11.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物质的共同本性,从哲学上进行了最高的概括。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了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物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物质=客观,它有三种外延 a 物质实体:物体 b 物质关系:
联系 c 物质行为:实践。新唯物主义=a+b+c.
旧唯物主义=a)
马原重点总结
1 马克思主义 狭义 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广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 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集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
马原分部分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011年04月13日 18 04 新东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部分,在奠定了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后,认识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改造世界。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马原试卷A
马原试题。2007 年 2008 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年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试卷类型 a卷 b卷考试方式 开卷 闭卷 注 1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册上,答在其他地方不记分 2 本考试为开卷考试,考生可携带教材 课堂笔记 参考书,但打印 复印资料不得带入考场 一 单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