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六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 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余数可能是()或者余数最大是()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 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 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 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例:第 68页例6.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5)练习十五第8题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三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 轴对称图形 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七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一 十 百 千 万 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万千百十个。2 数位顺序表里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点
古诗两首。未w i追。zhu 店。di n枯。k 徐。x 烧。sh o荣。r ng菜。c i宿。s 未 未来 未必 未定 追 追问 追求 追赶 店 书店 店面 店员 枯 枯草 枯叶 枯黄 徐 徐徐 徐州 姓徐 烧 烧水 发烧 高烧 荣 光荣 荣华 荣幸 菜 白菜 种菜 青菜 宿 住宿 宿舍 宿愿 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