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瓷大碗读后感

发布 2020-11-19 09:22:28 阅读 1121

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

导读: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一)

读了《一个粗瓷大碗》这篇故事,我受益非浅,赵一曼那光辉的英雄事迹打动了我。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的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曾经用过的。赵一曼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在战斗中,这个碗仅仅只用过一次,却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赵一曼一次次把碗送给了急需的同志,而自己却没有碗用。

碗虽然普通,经历却非常感人:它珍藏的是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别人,爱护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品质;这高尚的品质影响着她身边的战士。直至今天,还影响激励着我们这。

一代。我决心以赵一曼为榜样,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二)

最近我的《新黑马阅读》做到了第三十九课了,这个故事令我十分感动,文章的名字就是《一个粗瓷大碗》。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的政委可以吃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这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十分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市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粮食,但还得留给伤病员吃。

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有沾过粮食了。赵一曼趁人不注意时,快步走进炊事棚,将米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无微不至关心他人的行为令我感到,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关心别人,随时想着帮助他人,人生才能充满意义。

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使自己对抗日英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主要讲的是赵一曼烈士,在东北抗日联军任团政委时关心爱护战土的故事,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部队因为长时间断粮,战士们只能用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作为团政委的赵一曼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首长,而搞特殊化,而是和战士们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

赵一曼政委,为了新战士能及时吃上饭,他把自己用的搪瓷缸子拿出来,送给战士用,这说明赵一曼政委非常爱护战士,关心战士,她以身作则和战士打成一片,面对通信员对他的关心,她不但没有接受,心里想的却是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战士们,她这种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深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多的团结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平等待人,要用自身的才智和能力为别人和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的人。

读后感读后感

无聊之即,我打开了这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 的这本书,本来是想拿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翻开第一页,有想翻开第二页,翻开第二页,又想翻开第三页,月刊越有趣,越看越想看 读后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海盗生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 汤姆当海盗的生活,讲述了汤姆经历了什么平常孩子经历不到的危险事情,描述了他...

读后感读后感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 我这样细读文本 来谈谈之后的感悟。其实文本的解读这一说法,我是在王老师的口中得知的。记得第一次我们大家跟王老师一起交流文本的时候,都觉得很陌生,不明白文本解读到底是什么意思,解读文本又该从何下手。看了窦老师的这篇文本,似乎明白了很多。没错,对于一名教师而言 文本的解读也是语文老...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 读后感。罪与罚 这本书已经在书橱里摆放了两年多,这次终于可以在寒假里去细细地品味它了。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个 贵族家庭,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充满传奇,28岁时因参与农奴解放运动而获刑,出狱后重返文坛继续写作,被人们公认为是与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