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读后感

发布 2020-11-19 05:42:28 阅读 2751

个人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2023年,那么那个时候24岁,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负)开始后本可免服兵役的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标志所谓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哲学论》(英文版:tractatus logico - philosophicus;德文版:

logische - 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的初稿。《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式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格律克尔倡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神,那么高的成就,突然自己就抹平了?一切回归零点?

)。有着理想主义追求的维特根斯坦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学生也充满了热情,然而却被无法理解的家长们视为“疯狂的家伙”,他们拒绝了这个古怪家伙提出的收养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生的要求。2023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

(时年已经36岁了,在中国,这是人入中年,一切应该回归平淡平稳了。)

主要活动:之后维特根斯坦先是在一个修道院里作过短时间的园丁助手,后来其姊玛格丽特由于担心他的精神状态而设法要求其协助设计并负责建造了自己的一处宅第。这个后来曾被用作保加利亚使馆的建筑物使维特根斯坦获得了建筑师的身份。

(这也太神奇了,我觉得艺术品位固然不可缺,但这个身份总得来说还是归因于他家族的声望。如果是平凡人家的中年男子,园丁助手的起步,他还能走多远?难不成这个时期的他,其实是在忍辱负重?

)2023年,维特根斯坦结识了奉《逻辑哲学论》为圭臬的“维也纳小组”成员并应邀参与一些活动,与石里克、魏斯曼等成员有过交往,然而维特根斯坦拒绝加入他们的圈子。2023年春在听了数学家布劳维尔在维也纳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的一次讲演后,维特根斯坦重新萌发了强烈的哲学探索的兴趣。2023年(时年已39岁了),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通过了由罗素和摩尔主持评审的博士答辩后,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并于2023年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

(时年49岁了,博士毕业留校,作为他那么广博的学识和经历,也正常)2023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辞职,以专心思考、写作。(57岁辞职,57岁否认他自己之前的研究和教学,这个老男人有点意思。还好这个男人不用养家糊口,教授的职位给他带来的薪水和成就感,还不足以打动他违背自己的理想勉强留下。

这就是见过世面的人的好处了)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6篇。爱因斯坦传读后感6篇。在生活中,爱因斯坦是一个爱思索的人,有一次朋友请爱因斯坦喝茶,他用小勺搅了搅杯里的茶水,水慢慢转起来,茶叶随着水的转动转到了水杯的中心并开始聚拢在一起。爱因斯坦看到了这个现象,开始思考起来,忘记了朋友,忘记了喝茶。还有,爱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顿市,不熟悉那里的...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

听完 爱因斯坦传 这本书,我也想发表些自己的感悟 听完这本书,让我对爱因斯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没有听 爱因斯坦传 这本书之前只停留在对他只是一个科学家的理解的基础层面上。听完这本书,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觉得许多人的人生都是充满着挣扎和机遇的。就像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一个科学家同样要经历生...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他突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