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说课稿

发布 2020-10-01 03:34:28 阅读 3031

《三国鼎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上承东汉,下启西晋。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在大**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具体概况;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掌握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演示法对两次战争进行讲述,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和地图展示,培养观察能力,学会从画面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通过填写**,让学生学会归纳相关历史信息。

通过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学会客观辩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频和**,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从而向往和平,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比法、辩证法、角色扮演法等合作**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得出结论,学会自主学习。

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讲述法(多**辅助):老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相关概况,如时间、相关人物等。

(2)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和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会自主学习。

3)图示法:利用地图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使其形象生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填写三国具体概况,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学法。1)听课学习法:老师对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时间、相关事实进行讲述,学生认真听取并做好笔记。

2)观察学习法:学生通过****和**,并与所学内容联系,从中发现其特点和反映的历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以及和同学讨论、分析历史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老师引导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不长。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容易呈现出单一性和片面性。但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学生对此兴趣比较浓厚,容易把课外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分为导入课程、讲授课程、总结课程、巩固课程四大板块:1.导入课程(音频导入)

**《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上》,气势恢弘的曲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情景,激发想象,引发兴趣,使之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问学生这首词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

2、讲授课程。

本课分为3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1)官渡之战。

通过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以及阅读课本,归纳找出官渡之战的背景;通过ppt演示两幅地图,用地图语言讲述官渡之战前的北方形势和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最后让学生动脑筋,说说“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以及通过以前的印象和本课的学习,思考辩论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给出参***。(2)赤壁之战。

通过曹操的诗歌《龟虽寿》,过渡到赤壁之战。依然是通过地图简明准确地讲述赤壁之战前的形式和战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中途插入与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三顾茅庐。并配以**、****渲染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让学生通过课本内容和已学知识填写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从中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最后让学生思考和议论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又失败了?结合课本105页,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结果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的地位。

并且讨论从曹操一胜一败中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取得一点成绩时,不能骄傲自满,要戒骄戒躁。(3)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子目分为两部分: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在第一部分中,运用地图展示和阅读书本,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利用圆形加三角形的几何图示法使学生理清三国关系。再让学生填写三国概况的**,便于记忆。

第二部分运用角色扮演法和**展示法,让学生能准确说出三国各自的经济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书本内容生动具体。

在讲授过程中,做到了以书本黑体字知识点为主,小字部分为辅,并把课本。

**练习融入其中,使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地方出现。

3.总结课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采取了3种形式总结:(1)知识框架。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官渡之战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

魏蜀吴。三国鼎立。

2)数字归纳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魏(洛阳)、蜀(成都)、吴(建业)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4)诗歌记忆。

二oo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二o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4巩固课程。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基础知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三种难度递增的练习题。

五、反思总结。

这节课基本上达到预定计划,对重、难点都有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标要求。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运用相关史料。

《三国演义》读书交流课说课稿

三国演义 读书交流课说课稿。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三国演义 读书交流课。下面我将从这五个方面实行我的说课。一 说课标。2019版 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共有8条。课标中要求第三学段要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100万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人物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篇1 我在周末,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读后,我不禁被各性鲜明的人物所深深吸引。有宽厚仁爱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操,深谋远虑的孙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说的是 袁绍疑心太重,不听别人的劝说不擅用人才,才招此失败,按理说,袁军人数众多,粮草也多,曹军人数少粮草也少,...

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 在我国是尽人皆知的作品。随便找来一个人也能说出些道道来。温酒斩华雄 赤壁之战 空城计 等。我看时不禁拍案叫绝。仰慕关羽的神勇,钦佩诸葛亮的机智。可情节太好,看着看着就变了滋味。太玄了吧?先说 温酒斩华雄 别人迎战华雄都被斩了,关羽师出何处?哪儿来的绝世武功,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