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

发布 2020-09-22 11:08:28 阅读 994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

角的度量》说课稿。

马家寨小学辛双菊。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教材与学情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知道量角器是用来量角的,但对于实际测量没有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建立。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在深入理解教材精神,领悟课标,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单位“度”。(2)、通过在量角器上摆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先估后量,掌握量角的方法,能灵活、正确的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培养估算能力和实践能力。(4)、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3、教学重点:探索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区分内、外圈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教学准备:我准备的教具有大量角器结构图、多**课件、发给学生小棒、练习卡,学生自己每人准备一个小量角器。

二、精心诱导,激趣乐学——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创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竭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最后走进生活,体验量角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3、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4、回归生活,体验乐趣。

三、彰显主体,自主**——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法指导上,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疑难让学生研讨(3)方法让学生**(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说过程。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课比较枯燥,所以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出示课件(他们喜欢的滑梯):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滑过吗?感觉怎么样?”学生说:

“很舒服,很好玩。”(出示课件:角变小)我说:

“如果把这个角变得很小,滑起来会怎么样?”学生说:“不行的不行的!

老师,滑不下来的!”“那如果这样呢?((出示课件:

角很大)会怎么样”学生大声惊。

呼:“呀!角太大了!

要摔下来的!”我因势利导:“看来滑梯和地面形成的角不能太小了,也不能太大了,那这个角到底多大才好呢?

怎样知道它们的准确大小呢?”学生说出可以用量角器来测量,由此自然地引出课题——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新知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合作**,解决问题。一共分三步:(1)指导学生认识量角器a、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由于量角器的结构相对复杂,我充分地让学生观察,交流,说说量角器上有什么?

学生们个个积极踊跃:“量角器上有许多小角”,“有的量角器上有两圈数字,有的量角器只有一圈数字”,“量角器是半圆形的,跟测量长度的尺子不一样”,“量角器被平均分成了180份”??我一一给予肯定。

然后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演示,认识量用器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中心点、0刻度线、9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感知1度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单位“度”和符号表示法。b、引导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自由提问:“量角器与尺子大不相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有学生说:“量角器上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呢”,“怎样测量角呢?”“量的时候度读哪个数呢?

”我及时给予了赞赏:“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先不急着知道答案,看能不能在上课的时候自己解决”,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之中。(2)指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摆角a、摆1度角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角的概念,我首先指导学生用小棒在量角器上摆一个1°的角。

说说摆角的方法:(把小棒的一端对准量角器的中心,一根小棒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根小棒对准量角器上的刻度。)由于1度角太小,摆起来有困难,以此加深学生对1°角的理解。

b、摆各种度数的角接下来再让学生摆出30度、60度、120度的角,最后在桌子上摆直角和180度的角。在量角器上和桌子上反复摆角,这个过程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建立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已知度数的角,感知重叠的两个角大小相等,从而体验到量角的本质就是把要量的“角”与量角器上的“标准角”完全重合,同时建立直角等于90度的概念,为后面读度数做铺垫。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会发现开口方向不同的摆法,这时我因势利导:

“现在你们知道量角器上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吗?”学生能说出两圈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不同方向的角。这时我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划上对号并大加赞赏:

“同学们真棒!自己找到了答案”。(3)学生自主探索量角的方法a、估一估。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我出示开课时的课件(滑梯图)请学生估一估这些滑梯的角度大约是多少度?b、量一量接下来引导他们测量验证,并记录下来(估计:_度,测量:

_度),比一比看谁估计的准。学生测量时,我巡视指导。c、说一说测量完毕请学生在展示台前边演示边汇报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量角的方法:(点重合、边重合、读度数)。

这里我着重请学生说说读度数时怎样选择?学生说:“这是锐角,就选比90度小的数。

如果是钝角就选比90度大的数。”我肯定了学生:“你的想法非常正确,同学们,看!

我们又解决了两个问题(“量角”和“读数”)。我把已解决的问题也划上了对号。)。

让学生先估后量,他们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90度作为。

参照,有效地突破了读内、外刻度的难点。d、议一议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的数据,第一个滑梯是45度,很好滑,第二个滑梯只有18度,角度太小不好滑,第三个滑梯有80度,角度太大很危险。由此告诉学生:

“滑梯的角度在45度到55度之间最合适”。前后呼应,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课件出示,学生在练习卡中完成)(通过先估后量,测量不同方向的角,进一步巩固量角技能,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后3个角的实际测量进一步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你能猜出下面角的度数吗?并说明原因。(图略)(充分展开想象,猜一猜挡住角的度数,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以致用、发散思维的空间。)

3、走进生活。我边出示课件边讲解: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课件出示**:

比萨斜塔)这是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原来的倾斜角是1.5°,猜一猜:现在的倾斜度大约是多少度?,猜测完毕告诉学生:

比萨斜塔已倾斜了5.5°,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工程师们提出了“拯救了比萨斜塔”的口号。可见角度在建筑业中不容忽视。在我们生活中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

接下来课件出示风筝比赛场景提出问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出谁放的风筝高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验量角的作用。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最后,我请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与评价,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学生们的评价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我学会了量角”,“我知道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在我们小组我估角估得最准!”,我知道可以通过测量角的大小来判断风筝的高度”,“我知道了直角就是九十度”,“我知道滑梯的角度太大了就不安全”??

通过总结评价,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学习过程,领会方法,获得经验。同时也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而作为教师的我,则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惊喜的眼神,时时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 说课稿。马家寨小学辛双菊。一 领悟课标,把握重点 说教材。1 教材与学情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会辨认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知道量角器是用来量...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水平评价与反馈。四年级数学问卷。一 卷面书写。5分 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 端正 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 漂亮的面孔!二 计算小能手!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2.列竖式计算。9分 3.脱式计算。9分 三 填空我能行!共23分 1.济青高...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1 小春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2误写成了27,结果得到商26还余18,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2 用一个杯子向空水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壶重7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壶重980克,每杯水重多少克?3 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9升水给第一桶,那么第一桶的水正好是第二桶的5倍,已知第一桶原来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