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树立科学的快乐幸福观 1

发布 2020-07-08 12:10:28 阅读 7972

快乐幸福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劳工权益、医疗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事业建设,才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gnh是国民幸福总值的简称。在我们以往的发展视野中,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这种增长方式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这正是我们今天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展价值理念纠正的重要环节。

正确认识gdp和gnh的关系。

事实上,快乐与幸福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与终极目的。gdp增长只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这是gdp与幸福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

在经济学上快乐是终极价值,gdp是工具价值。gdp增长最终是要以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快乐幸福生活为终极价值与目的来进行衡量的。这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gdp为中心的根本原因。

而人以快乐幸福为本,这就是我们要认真关注国民幸福生活的理论由来。全面认识gdp与gnh的关系,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gdp与人们的幸福感具有正相关性。

总体而言,收入水平高且分配比较公平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相对较高。一个显著的情况是,当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这是gdp与幸福指数或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阶段。

随着收入增长,幸福感与gdp增长的关系慢慢呈现弱相关状态。从国外经验看,尤其是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收入增长就不一定能够导致幸福感的增长。事实上,经济增长的有些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比如,近半个世纪来美国的人均收入提高了4倍,现在已经是人均44000多美元,但国民快乐指数没有提高。不但没有提高,近10年来,美国人的快乐指数还是下降的。自认为很快乐的美国人反而从34%下降到了30%。

这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金钱是快乐生活的物质基础,但又不是唯一源泉。金钱不能购买快乐,钱多快乐指数不一定就高。

这种经济增长与财富增长并不一定有快乐幸福增长的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而根据终极目的与终极价值理论,如果经济有增长而国民快乐幸福指数没有提高,则这种经济增长可能就会从根本上失去意义。

其次,经济增长需要考虑三个约束条件:一是生产能力,二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三是是否有利于国民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gdp主要是个生产能力问题,光有生产能力,资源环境容量不够就不行,不符合终极价值即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增长也不行。

如果编辑推荐:xx/1018/special_用50个单位的环境效用牺牲换来30个单位效用的gdp增长,这样的增长还不如不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给人们带来的福祉是负的,增长给人们带来的是祸害。

所以,经济增长一定要考虑生态承载力,这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们可持续的快乐幸福生活。这也就是**要求实现又好又快经济增长、好字当先的道理。

其三,出现“收入-幸福悖论”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的价值理念没有很好的理清楚。在财富中心主义的注意力引导下,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常常以牺牲健康、亲情、闲暇与生态环境为代价,从而出现了我称之为“经济有发展,幸福无提高”的世界发展新难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人们的幸福感、快乐感没有增加,反而是下降了。

荷兰的伏翰夫教授调查了中国1990-xx年的快乐指数,结果是xx年反而比2024年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人们的幸福指数是由健康、亲情、收入、职业、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等六大要素组成的。

以往我们一些地方发展中的价值理念出了问题,见钱不见人,只为gdp、税收、招商引资项目过多地考虑,忽视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些更加重要的因素。如健康、亲情、生态环境、社会分配公平等。正是由于对编辑推荐:

xx/1018/special_于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忽视,过度追求某些发展的片面性,最后不仅经济增长无法可持续,而且经济发展了人们也会感觉不到幸福。所以,只有从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发展理念出发,经济发展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与国民幸福指数的逐步提高,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目标。

然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满足人类精神快乐的对象,远不仅仅是人们熟知的那点金钱财富。人类的需要包含极其广泛:

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亲情、创造与爱等等,都是获得快乐满足的重要内容。几乎存在的一切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与心境,联系着人们生活的欢乐与痛苦。总之,“快乐的含义可以是积极的活动的快乐或者是免除苦恼,精神宁静,心灵和平;可以是感官的快乐或者理智的快乐;可以是自我的快乐或者他人的快乐;还可以是暂时的快乐或者终生的快乐。

”因此,被一些人认为几乎是唯一人生目标的金融资产与个人财富增值,实际上只是满足人类快乐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之所以能够并且应当走出功利境界,进入到远为宽阔、远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中去,从而实现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的快乐满足,达到多种境界的融合与社会和谐,完全是由人类自身中存在的那种远远超然于功利境界之上的需要决定的。比如爱、利他、善良、关心别人等。

这事实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是人类的充分的快乐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又如何满足人类的这些全面需要——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事关人类命运的根本性的大问题。

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快乐与幸福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与终极价值,但是我们在解读这一科学命题的时候,同样需要防止理解的片面性。全面树立科学的快乐幸福观,大致需要理解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快乐是人类行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其他均是手段。正如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所说,只有快乐才有好坏之分,其他事物均没有这种性质。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否认经济发展对于快乐幸福生活的基础作用。

而是把这个目的与手段的作用讲清楚,会使得我们的经济社会更加科学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工作

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我深深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指出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用型

三一文库 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用型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 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三一文库 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5 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 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是人类逻辑思维 理性思维的最高结晶,是人类探求真理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人类对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