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三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基石就是《资本论》。《资本论》的写作倾注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凝聚了马克思全部的智慧。《资本论》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革命。
《资本论》同时也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的经典著作。人们通常讲,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看法从逻辑上讲有一定道理,但从历史逻辑上看并不准确。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正是在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思想也是在《资本论》中得到系统阐发和运用的,《资本论》还是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我们知道,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历史趋势以及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关系进行深入考察的结果。
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阶级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1](p79)“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1](p548)因此,无论是唯物史观的建立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马克思《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列宁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2](p429)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 “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3](p596)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那么〈《资本论》无疑是这一有机整体的坚实的基石。
离开这一坚实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就会坍塌;牢牢地站立在这一坚实的基石之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说过:“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的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4](p145)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和系统运用。
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告诉人们,《资本论》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他还强调,《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5](p239)但是,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不同,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而马克思的看法则是,“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6](p22)《资本论》、本质与现象、逻辑与历史、一般与特殊等重要范畴的辩证法。
例如,关于抽象与具体,马克思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级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绝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7](p19)关于一般与特殊,马克思指出:
“对生产一般适用有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因为不致因为有了统一忘记本质差别。” 7](p3)关于本质与现象, 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8](p923)
《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当做“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7](p32)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7](p38)列宁的下述论断也清楚地表明了《资本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9](p10)正因为如此,***曾经指出,“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难得分家”。
比如: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它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经济生活中的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6](p10)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它们之间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10](p44)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地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的人类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相互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
[8](p999)序言中在分析商品货币时,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这一论断具有重要的方**意义,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论》中,所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统一,比如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
一、社会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
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一般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
一、资本构成是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的价值构成的统。
一、资本的积累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在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分等。《资本论》对上述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的分析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具体化为了一系列的经济规律,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精髓,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三、《资本论》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说到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的生产,因此,对于社会生产规律的研究不能脱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同时,马克思也不否认,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共有的规律,只要把这些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例如: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6](p208)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8](p92)
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中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6](p408)
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质作用。[6](p578)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6](p38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分析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劳动过程的一般内容和基本要素、分工协作的发展规律、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作用等问题。马克思对生产一般的这些研究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一般要求,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
关于这些见解的科学价值,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即如何认识发展的实质。近年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日益从单纯追求gdp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走向了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对发展本质的理解,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发展问题提出过这样的认识,即: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等于劳动时间的节约,等于个人才能的发展,等于科学日益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因,等于人与自然的和解,等于可支配的自由时间的增加,等于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11](p88-111)正是基于对发展规律本质和历史趋势的上述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做了如下经典性的表态,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p294)这个论断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马克思关于发展的这些思想为我们党的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
四、《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有人认为,《资本论》主张计划经济,因而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指导意义。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与计划经济并无直接关系。
《资本论》第1卷第1篇“商品和货币”考察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在这部分的内容中,马克思阐明有关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这些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仍然要发生作用。除了第一篇以外,《资本论》的全部内容都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果抽去了资本主义特殊生产关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关系的本质,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但不实用,西方经济学庸俗但比较有用。
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研究日常的经济现象,而在于如何研究经济现象。马克思认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往往是不一致的,科学的任务就在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并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对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相形之下,西方经济学则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以最粗浅的现象做出似是而非的解释。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是非常具体深入的。《资本论》第3卷主要考察的就是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它们在运动中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形态,如成本、利润、信用、利息、地租、竞争的作用等,《资本论》第2卷对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也是非常具体和有用的,即使是《资本论》第1卷,虽然比较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的考察,但这种考察也没有脱离开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把握,比如价值是本质,货币则是现象;劳动力价值是本质,工资则是现象。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资本论》第1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8](p29)正是在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中,《资本论》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做出了完整系统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分析的科学价值,无论是西方的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都不能与之相比。
心得体会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资本论 解释了市场经济的动态效率及其历史合理性。恩格斯在回顾和总结马克思的理论时提出,马克思毕生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出了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的这两大贡献是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或内在联系具体地体现在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上。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
读书心得体会资本论读书心得
三一文库 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体会 资本论读书心得 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剖析力为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运行蓝图,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质及运行规律,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本论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资本论读书心得篇1 资本论 是卡尔马克思用毕生...
读书心得体会资本论读书心得总结
自从读了 资本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探索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是走了弯路 犯了错误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最终选择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分享读书心得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本论读书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资本论读书心得总结篇1 剩余价值广泛应用于第三产业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