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7-06 01:25:28 阅读 2320

(篇一)

***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1月5日至9日参加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在河南省林州市委党校组织的机关党务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

通过培训,我对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她们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份,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党性,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对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学习传承红旗渠精神,要存于心,见与行,在工作中要践行并传承红旗渠精神,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尤其是做残疾人辅具工作要增强四种意识: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是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伟大的实践必有伟大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诞生50多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价值,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以利益为杠杆,在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带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做好残疾人辅具工作的前提条件。

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建成了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州人民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震撼不已、深深折服。历史证明,人民选择我们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这次红旗渠之行是一次重温历史、荡涤心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进之行。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残疾人工作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残联是联系**和残疾人之间的桥梁纽带,职能是代表、服务、管理。海迪主席指出,代表是立场,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手段。辅具服务工作的职业道德是廉洁、人道、服务、奉献,我们工作水平高低、工作能力强弱,事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面对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辅具需求,残疾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做好残疾人辅具服务工作。

二、勇于担当创新,增强责任意识。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基石。学习和传承红旗渠实事求是、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重实际、求实效,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指出,“发展残疾事业,加强残疾人**服务。”面对新时代的目标和形势,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建其功,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责,科学研判分析服务对象的新需求,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避免墨守成规,在牢固树立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方面开拓创新。

三、秉持勤俭节约,增强忧患意识。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时指出: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残疾人工作者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红色基因、矢志奋斗的力量,努力成为永不懈怠、廉洁自律、勤奋工作的模范。目前,残疾人辅具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矛盾是残疾人对辅具的需求多元化与服务能力偏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县区辅具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运行机制、资金投入、服务能力还存在明显短板;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辅具工作中运用不足等。要做好残疾人辅具工作,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传承和弘扬红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勇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恪守廉洁、人道、服务、奉献的职业操守,围绕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需求,力争2023年实现全市残疾人辅具适配率90%以上。

四、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是红旗渠精神的主旨。***总书记指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始终与残疾人同甘苦。

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想方设法解决与残疾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办实事,使残疾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实惠。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汲取人民至上的力量,扎实工作。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群众路线始终没有改变,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辅具中心而言,具体来说就是精准做好残疾人假肢矫形器装配、助听器助听视器验配、辅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根本利益。

红旗渠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巍巍太行山,不息漳河水,红旗渠精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红旗渠精神是一盏明灯,给我启迪,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我们奋进!初心不忘、前行不止,红旗渠精神永远在路上!

篇二)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浓缩了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此次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下来到红旗渠参观学习,深刻的感悟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民通过努力和奋斗,战胜了自然挑战,迎来了幸福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也同样需要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自古以来,林县就有“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说法,修渠引水一直是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的梦想。面对干旱缺水造成的贫穷和苦难,为求生存的林县人民跨越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不干什么都没有”“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事实证明,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要有不断奋斗的精神和毅力。

红旗渠精神,是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服务精神。20世纪60年代,能吃上水、用上水就是林县人民的最大梦想,水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民生。以杨贵同志为书记的林县县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克服了重重困难,作出了修建红旗渠的重大决策。

红旗渠修建时期,也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不遗余力的付出与支持,苦战10年,用苦和累、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才会有今天壮丽辉煌的红旗渠。党的历史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正是因为我们信任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所以无论经历多少艰苦与磨难,人民群众都能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拥护与支持。文章定**务**:

4000-121-855

红旗渠精神,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精神。当林县老书记杨贵在县委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修建红旗渠的惊天构想时,一时语惊四座,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凿出穿越巍巍太行山的水渠,工程量之大,技术难度之高,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面对大多数人的质疑和反对,老书记杨贵在会上坚决表态,“大家放心,出了问题我一人负责”。他不仅敢说,更敢干、敢担当,用了一年多时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调研勘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初步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和概算,为浩大工程铸牢基石。

具体施工中,他求真务实、知错就改,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完善,主动承担责任。从他心系林县50万苍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求真务实和担当情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盼是百姓幸福声”。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传承发展到今天所特有的时代内涵。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才能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落到实处;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于敢挑重担、敢于负责,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不断丰富、传承至今的红旗渠精神向我们阐释了幸福源于奋斗,实干才能前行的不变真理,作为基层干部,只有保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情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的态度、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才能将红旗渠精神不断传承,让自己在历史性考试中经受检验,努力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篇三)4月29日,濮阳石油分公司青年队一行来到红旗渠,我们通过一天的看渠、听渠、走渠,全方位学习了红旗渠精神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保留十分完整的当时修建渠所用的工具,修建章程,还有一些反映当时恶劣环境的**与雕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时的林州人民生活是那么的艰苦,为了修建这条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为了这个浩大的利民工程牺牲掉的人们,整整一面墙上,都刻满了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林州人民水资源缺乏的改善。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了分水闸,闸门旁边湍急的水流声仿佛是当年林州人民一声声的呐喊,声声不息。王文涛同志组织开展了“重温入团誓词,不忘入团初心”活动,带领全体团员面向团旗,庄严宣誓。团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入团初心,牢记入团誓言,扎实工作,为濮阳石油分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李科长召集全员开展了“打赢市场攻坚战,青年团员怎么办?”座谈会,大家席地而坐,各抒己见。经过激烈谈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提高自身素养,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有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发挥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下午,团队来到络丝潭、青年洞,亲手抚摸着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情况下修筑完成的红旗渠。近两个小时的步行使大家深刻体会到红旗渠修建工程的伟大和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回味着红旗渠先辈的精神,一幕幕场景浮现眼前,让我真正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感悟出“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息”的新时代内涵,看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坚定有力。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打动了我,鼓舞了我,心灵备受触动,情操备受陶冶,斗志备受鼓舞,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的吃水难问题,而且为林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在公司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青年更应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特定的环境中 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 生命渠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 红旗渠精神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述了红旗渠精神,将红旗渠精神拔高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今天的我们都需要学习的,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元月14日,光明 发表李公乐书记的署名文章 红旗渠精神 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 读后,我深为感动 ...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元月14日,光明 发表李公乐书记的署名文章 红旗渠精神 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 读后,我深为感动 深为震撼 深受鼓舞。李书记的文章,一是站位高,文章从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维度,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新的解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二是时机好,在安阳实施 一个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