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卫中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 原创

发布 2020-06-30 22:38:28 阅读 2483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原创!

光玻制造本部---盛卫中。

在公司发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后,要求我们学习,本来我以为就是例行的读书活动而已,可是当自己开始翻阅后,却被他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内容出乎我的预料之外。之前有的书也学习过,但是,不客气地讲,有些书籍泛理论太多,当时读了觉得还是那么回事,之后就觉得比较假,不好使用。这本书的精华,我肯定理解地不深,毕竟是一口气读完,今后肯定值得我再次复读几次,将作者的几十年研究成果转化到我的脑子里并落实到工作中。

在七个创新机遇**中,我结合到过去的实际,感到体会深刻。

第一个是意料之外的事件。这让我想起马云发明支付宝的时候,他并没有现在这样的“雄心壮志”,只是考虑方便客户在**上方便交易和付款,银行审核的时候也是大而化之的,没有想到支付宝会在今后的金融功能上发生始料不及的作用。我想,银行肯定是后悔莫及的。

本来这块“肥肉”应该是银行来吃的,哪知道被马云无意之中赚了个盆满钵满,迅速成为巨富!这就是不经意间赶跑了财神,现在银行就被马云搞得很难受了。说明银行并没有前瞻性眼光来评估支付宝的作用对银行业务的挤压,现在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吧!

第二个是不协调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以前,我们都设想光学玻璃是所有光学仪器不可缺少的材料,是他的“眼睛”,这个行业是长寿命的,利润很高的,市场离不开光明。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非光学玻璃材料大量地应用在各种光电装置上,如手机摄像头等,使得光玻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同时,在我们以为技术门槛很高的光玻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介入进来,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他们会死在光玻上,相反,他们在多年的努力后,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我们,和我们抢饭碗!这确实是没有预料到的,多年以前老领导在多种场合呼吁要“居安思危”,我们没有当回事,现在看来离我们不远的威胁是非常现实的。

第三个是程序的需要。我在80年代研制公司所需要的眼镜片模具时,针对当时眼镜片模具需要用整体的高级铸铁材料加工出这种模具。分析了结构后,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制造模具的方式(程序)非得用这种方式来制造模具呢?

要知道,这种模具耗费工时非常多,加工时粉尘较多,使用寿命却只有一天,使得加工量非常大。我发现,模具损坏部位只是与玻璃接触的部位,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设计?还是因为我们固有的程序,日本人是这么设计的,我们也只能按照日本人给出的设计程序、材料、结构来设计模具,只是规格尺寸不同而修改一下而已。

谁也不会去改变。我结合使用要求、模具失效部位、定位等因素设想将模具的定位部分与成型部分分开制造,再用螺钉将二者联结起来,模具分开制造后,一方面可以将成型部分改为gr15轴承钢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2/3~1/2的模具材料。使用时,只更换成型部分即可。

经过多次试验,本组合式模具完全可以达到压型眼镜片毛坯的要求,使用一次可以达到7天,多的可以达到10天,换下来以后还可以修车损坏部分,可以使用2次。该模具属于首创,连日本人都很惊叹。改型以后的组合式眼镜片模具在我厂和都江堰光明玻璃材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将我厂的眼镜片毛坯与其他厂明显地区别开来,只要用眼睛看一下毛坯的周边就知道是成都光明的“冰山”牌正宗毛坯,因为周边玻璃是透明的,这是模具没有被腐蚀而达到的效果。

如果没有设计出组合式模具,也无法使用强化处理(因为强化炉罐体较小,一次只能处理6件下模套,而使用组合式则可以处理24件),也就不能量产。这说明,程序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后的结构在以后的眼镜片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四个创新机遇**:产业和市场结构。

在不断变化的产业和市场结构中,我们的企业习惯了惯性思维,不愿意接受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更新,从而在市场的风雨中遭受到损失。比如原来的前锋仪器厂,本来可以在80年代有机会生产电视机的,但是,工厂却失去了这个良机,项目被绵阳长虹机器厂获得,使该厂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工企业在几年中迅速成长为电视机行业的巨人,而前锋厂却生产热水器热闹了一阵就开始走下坡路,不然,以前锋厂的实力完全可以踏入电视机行业而成为“长虹”。市场在选择企业,企业要选对市场,选择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今后的方向,在当时家电风起云涌的势头上,前锋厂选择了稳当安全的狭窄行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产品只是风光一时,昙花一现,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公司也是在面临市场选择时及时进行调整产品结构。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hoya公司的先进池炉生产线,极大地提升了我厂的玻璃熔炼、成型技术水平,从此奠定了公司30多年来在光玻行业的龙头地位。80-90年代,还及时开发了变色眼镜片、电视机延迟线玻璃,望远镜、枪瞄、扫描仪、各类光学仪器用的各种光学透镜、棱镜一次压型、二次压型毛坯,2023年开发zk3电视机投影玻璃,之后开发的光电产品所需要的镧系玻璃、磷酸盐玻璃等都正确地选择了市场需求,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以扩大和开展。

同时,一些市场不适合我们的项目却屡屡受挫,如汽车尾气、电子薄板玻璃、超大吨位大型池炉、玻璃制灯杯灯碗。不是技术和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就是成本太高,造成半途而废。

第五个创新机遇**是:人口统计数据。

社会就像一个天平秤,必须保持社会的平衡,根据人口和资源这两块砝码,均衡地放在秤盘的两端,才不会使社会的天平秤倾斜而倒塌。人口是经济需求的砝码。有多少人口,就要加多少对应的人口需要的“砝码”:

衣食住行医教职这些资源。衣:人的穿衣需要,食:

人的饮食需要,住:人的居住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应该排在这些需要之前,行:人的出行需要,医:

人的看病治病需要,教:人的受教育的需要,职:人的谋职业获得收入的需要。

如果不能满足,社会就会出现贫富悬殊和不公,社会消费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第六个创新机遇**是:认知的变化。

我们的认知有时候受到自身思维模式和参照体系的限制,常常使得我们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认知的偏颇,是我们对参照体系的误用而造成的。

比如,我们一直认为国营企业是铁饭碗,是不会垮的,在竞争到来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还一直在企业这个小圈子里陶醉,可事实教育了我们,如果以这种思维继续在当今社会经营是行不通的。唯有改变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我们只有改变经营机制,给企业以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和管理权,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原企业的本来属性---即企业是以取得利润而后回报社会的主体,如果将企业当做事业单位和**机关来管理,那就必然造成企业的各种非企业属性的东西附属其身,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企业”。

那么,企业都是要在社会竞争的,企业之间的“起点”不同,“包袱”不同,势必造成竞争的优势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候一些企业不能及时转变自身优势而让劣势暴露无遗,则可能在竞争中失败。

然而,事在人为。一些企业在市场博弈和竞争中,不能将自身优势得到极大地发挥,却让自身的劣势占据了主要地位,那就要倒闭或衰退。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国营企业,长安集团发展地就比较好,而一汽集团却在走下坡路。都是国营企业,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体制相仿、机制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是两个结果?我认为就是企业内部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

长安集团,多年来发挥了自身优势,在产品开发、营销建设、思想观念上走在了市场前面,经营方向对头,使长安集团在这些年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颗闪亮的明星。说明了什么?长安集团内部没有这些问题吗?

当然有。怎么解决?与其等着上帝来解决,不如自身奋斗,在奋斗中解决问题,靠业绩盖住问题,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第七个创新机遇**是:新知识。

新知识带来新的机遇,新知识带来新的变化。掌握了新的知识,就能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没有知识做支撑的经济是走不远的。

没有知识做支持的企业是做不强的。

新的知识靠我们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独步天下。

比如,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机械加工手段,主要是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一步一步地加工出各种零件,现代加工已经出现了数控化机床和柔性化生产线,而我们如果不敏锐地发现这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将败在其他企业的脚下。我们习惯了以人为中心,忽视了装备对制造领域的重要性,甚至还自残取消了设备、工模具加工和设备维修配套单元,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一个专业能够搞定一切,特别是主业单位错误地将中国和外国比较而想演独角戏。须知,中国和外国不一样,他们有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而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非常少,不配套且水平非常一般,不能满足主业生产对设备、工模具、改造和维修的需要。

现代制造互相依赖比较明显,独善其身行不通的,以后会发现只有自己在裸奔,没有支撑专业的大力支持是不能取得行业内的主导地位的。日本和欧美企业之所以强大,除了本身掌握关键技术外,很重要的是他们用的是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来生产产品,而我们却想着用最省钱的方式来搞生产,设备落后和老旧,测量方法和手段简陋,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反而觉得这样节约了多少钱,在设备或者装备上省钱是短视的,造成了我们长期的低端思维,生产低端产品而不以为然。整个国家都是这个问题,制造业爱占小便宜而吃大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都在低价竞争,恶性竞争,这是需要国家能够出台指导性的政策,而不是各地自保gdp,这种gdp有什么用?

在企业,质量不高,不去首先找技术和设备的原因,而是找个人的原因,一天到晚念叨“人机料法环”,是本末倒置的思维。对这里的辩证关系都没有搞明白,应该是“料机法人环”的顺序(以后专门论述)。外国人迷信装备,崇尚科学,我们迷信自己的小聪明,亏得我们有几亿劳动力流血流汗才建成了当今的奇迹,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干几十年吗?

显然不行。今后人口只有继续萎缩,后代的还有多少能够像他的父辈那样去当农民工出卖劳力的?因此,我们企业必须将首次方式转变到新的知识领域,靠新的知识武装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靠新的技术指引我们的企业继续发展,靠新的装备武装我们的生产线,彻底改观我们的制造方式,才能在今后屹立于世界。

以上只是突击学习所思所想,今后还要多读几次该书,消化作者的思想和思维及方法。

2023年12月22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终身学习,勇于创新。转眼已经到了期末,而此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这部经典之作我已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开学初老师在课堂上着重介绍此书后便快速地读过一篇,但如此道理深邃 见解精辟之作又岂是用来泛读的。于是每晚临睡前总是拿起此书,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圈圈点点 啧啧赞叹。最后一遍则是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又返回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三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 双创与企业家精神 一书。我曾经看过为数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了创新机遇的七个 包括三个内部结构 四个外部 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上市公司 产品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素质教育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2019字

原创阿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是我很早就列好在必读书单中的一本,他在豆瓣的评分高至90分,是大家公认的大事经典之作,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领域的同学来说,实乃入门必读之书。三天的端午假期,我把这本书看完了。如果让我评价,仅从第一遍的阅读感受来说,只能算一般,有很多收获,但谈不上过瘾。与阅读 智能时代 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