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
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案例。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
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
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生2:
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
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5.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
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 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
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
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呢? 2. 第二关:
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是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我的思路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引入新课,出示例题。在解决例题的算法时,我让学生自主**,再展示学生的**成果,总结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我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1,第一环节的口算,我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制成的口算卡(0用不同的颜色),很醒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体会因数末尾有0怎样算简便。
2,直接进入新课。学生预习时已解决了应用题的列式问题,所以我直接让学生汇报,自主探索怎样算比较简便。有口算作为铺垫,学生顺理成章说出先不考虑“0”怎样列竖式比较合理,让学生自主探索。
我把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整十数作为第一个例题,这样能突出“从右边起不是0的一位对起”.
引导学生根据**和数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整理和筛选,重点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0 )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会用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候,只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的书的后面填上0,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竖式写法对比,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也融入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竖式写法之中,促进知识的前后贯通。
四年级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质量检测题。时间 60分钟 一 填空。1 2680030040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3在 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2 在 中填上 或 899999 90万 26090800000 26900800000156 26 1560 260 3 900000000...
四年级试题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信息技术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一 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国产字处理软件wps 以前用过的也可以写文章。2.填出word窗口各部分名称。3 填出下列名称。4.电子邮箱地址。5.有些电子邮件带有它会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6.收到别人的信件要不要让对方等太久...
四年级试题
二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表示。召开 zh o zh o 间隔 ji n ji n 允许 r n y n 仍然 r ng r ng 模样 m m 湿润 y n r n 语塞 s i s 惩处 ch ch 潜入 qi n qi n 供给 j g i 即便 j j 呼应 y ng y ng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