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B》作业3答案

发布 2020-04-15 23:11:28 阅读 3133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b》作业3答案。

a型题: 1. **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d.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2.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 b.儿茶酚胺。

3. 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c.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5.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肺静脉回流受阻。

6. 影响dic的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血液稀释,血流加速。

7.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是指: a.脑细胞内液体含量增多。

8. 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e.肾小球-肾小管失衡。

9.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 d.“需多少,补多少“

10. 关于水肿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11.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a.溶血性贫血。

1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13.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

14. 下列哪些因素是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e.继发纤溶功能亢进。

15.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a.磷脂和adp

16. 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17.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18.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19.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20. 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的解释是:e.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增多。

21.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d.失血性贫血。

22. 关于缺氧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15kpa

23.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d.过敏。

2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25.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26. 下述哪项关于水肿的叙述不正确:b.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

27. 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是由于: 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

28.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d.血红蛋白含量。

29.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30. 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的发生:c.亚硝酸盐。

31. 使组织液生成量超过回流量的下列因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32.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d.感染性休克。

33. 关于dic引发休克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儿茶酚胺增多。

34.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c.右心衰竭。

35.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e.脑。

36.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d.代谢性酸中毒。

37. 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是: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

38. 诊断休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依据是: c.氮质血症。

39. 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的原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40.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1.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42. 水肿是指: e.组织间隙内液体过多。

43. 维持正常机体钠水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e.肾。

44.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

45.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46.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7. 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48. 休克肺晚期常发生: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9. dic的原发疾病中,下列哪种为常见:d.感染性疾病。

50. 休克缺血期的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代偿意义,其中一条是错误的: b.小静脉扩张。

51. 严重贫血可引起:c.血液性缺氧。

52.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53.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54.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

b型题: 5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通过:d.白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

56. 恶性肿瘤坏死是通过: b.组织严重破坏,造成组织因子入血导致dic

57. 肾性水肿: d.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

58.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水肿: e.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

59. 乏氧性缺氧可见于:c.静脉血经短路(分流)流入动脉。

60. 循环性缺氧可见于:a.左心衰竭。

61. 血液性缺氧可见于:b.贫血。

62. 组织中毒性缺氧可见于:e.氰化物中毒。

63. 始动环节为心输出量减少: d.心源性休克。

64. 始动因素为血容量减少:b.失血或失液性休克。

65. ards与何有关: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

66. mdf与何有关: 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

67. 血氧指标中,对组织中毒性缺氧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是:e.动—静脉氧差。

68. 对循环性缺氧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e.动—静脉氧差。

69. ards与何有关: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 1分]

70. mdf与何有关: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 1分]

71. 一氧化碳中毒:c.肤色呈樱桃红色。

72. 高原缺氧:e.肤色呈紫绀色。

73. 亚硝酸盐中毒:d.肤色呈青石板色。

74. 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b.微循环淤血期。

75.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a.微循环缺血期。

76. 肾性水肿:b.全身水肿。

77. 脑水肿:a.局部水肿。

78. 乏氧性缺氧时: 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

79. 血液性缺氧时:b.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降低。

80. 组织中毒性缺氧时: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正常。

81. 循环性缺氧时: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正常。

82. 青霉素过敏引起的休克:c.血管容积增大。

83. 严重呕吐,腹泻引起的休克,其发病的主导环节是:a.全血量减少。

84. 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是通过活化:e.ⅻ因子激活[

85.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86. 感染性休克经常表现为:d.很快进入dic期[ 1分]

87. 创伤性休克常表现为: a.微血管痉挛表现突出,低排高阻性休克[ 1分]

88. 一氧化碳中毒:d.等张性低氧血症。

89. 感染性休克瘀血性缺氧期:c.循环性缺氧合并低张性低氧血症。

90. 高原缺氧:a.低张性低氧血症。

91. 氰化物中毒属于:e.组织中毒性缺氧。

92. 休克属于:c.循环性缺氧。

93.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a.低张性低氧血症。

94. 严重贫血属于:b.等张性低氧血症。

95. 缺氧通过……引起dic: 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96. 烧伤通过……引起dic: b.组织严重损伤,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97. 心性水肿: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下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98. 肝性水肿:d.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

病理学z第3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 1分 a.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促进dic的发生。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c.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d.减弱心肌收缩力。e.损伤溶酶体膜。2.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

病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课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病理学。课程 02901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心脏肥大是指。a.心肌细胞数量增多 b.心肌间质充血 c.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d.心肌间质水肿。2.对细胞坏死具有诊断...

病理学》作业评讲

病理学 作业评讲 1 王才勇。1 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本题主要考核休克早期的变化主要由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也对临床学习有指导意义。1 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 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不足 同时心输出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