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春节对联的起源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历史有谁知道呢?
调查时间:2023年1月28日。
调查对象:街坊邻居。
调查方法:1、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早的春联”和春联的起源。
2、 通过查阅书籍和报纸了解春联的类型。
3、 通过访问他人,了解人们春联的历史及起源。
调查过程: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历史、春联的起源有谁知道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弟弟拜访了我们组有名望的几位老人。
我们的问题是:一、春联自啥时贴起的?二、为啥要贴春联?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去村上13家做了调查。张大爷的回答是:贴春联大概从明清时候就兴起了;贴对联图个喜庆、吉利、热闹。
汤大爷是个老先生,回答比较确切些:明朝以前就开始贴了,就是宋朝吧;贴对联除喜庆、热闹外,还有驱邪保平安之说。陈奶奶说:
对联贴得早了,我不记得了,过去我就爱贴门神,保佑平安,高兴过年。宋伯伯也开腔了,我没文化,就知道贴对联图个吉利喜庆啥的,我个人觉得汤大爷说得确切,说得对。赵奶奶凑过来说道:
我爷爷是老先生,说是贴对联早了,早得很,清朝以前就有,庙上也贴,祭庙祭祖,保佑平安,让人们过个安稳年,一个*****,都多少年了也不让祭庙祭祖了,13人中,同意汤大爷观点的9个人,占调查人数的69%。后来我们及时查阅资料的结果是: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谐音通假,很有趣味。
而如今,我是肯定找不着诸如此类,又表现出家贫的春联了。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家商品琳琅满目,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亮起红灯,贴上大红春联,一片喜气洋洋。看看各行各业的春联,“但愿人间无病痛,尽管架上药生尘”,“巧手医百病,红心暖万家”,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在这些对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客至心常熟,人走茶不凉”,“送九州书信,传四海佳音”,“烫发推头除旧貌,吹风修面换新颜”,这些春联都体现了各行业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美好心愿,是他们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也是他们的真情流露。
这次调查,不虚此行,开了眼界,增加了文化素养,也了解体会了民意,一举多得。
我想,有副春联最适合我们了——上联:爷奶康健寿添寿下联:爸妈工作年胜年横批:我创三好。
调查思考与感受:
经过调查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春节贴对联是一种民俗,我们应该继承上辈的优良品德,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这种民俗传承下去。而不是对中华文化一窍不通。
让中国文化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徒步活动社会实践
精选word文档。社会实践 一 民间信仰 庙宇文化 调查。徒步过程中,一路所见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毕竟在大山里,人们与山为邻,靠山为生。对于山的敬畏自然最大。其次道教的庙宇较多,黄围山景区的主体建筑就是以道教神侣为主的庙堂。这是在山西境内所见。左边这个 是从双底村到武家湾的路上见到的一个庙宇兼纪念。...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在振兴办事处农技站采访稿。在振兴办事处有5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人口13060人,现有耕地面积11068亩,人均0.84亩。主要农作物以种植水稻 油菜为主,耕作制度以稻 稻 油或者稻 油耕作形式为主,以前多位双季稻,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一季稻 中稻 面积种植越来越多。20...
社会实践活动
六月。六七 日,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到温根塔拉大草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们收获颇多。6月6日早上,我们匆匆地吃完饭赶到了学校。老师让我们排好队,清点了人数。我们就上了车。车队排的一长串的队伍好似一条长龙,壮观极了。同学们兴奋不已,在车上说着话。出发喽!向温根塔拉大草原进发,两天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