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1)459=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
2)86=48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3)8的2倍是(),8是2的()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2、按要求写算式。
1)写出积是18的四道算式。
2)写出商是5的四道算式。
3)写出用同一口诀计算的四道乘、除法算式。
3、文字题。
1)42是7的几倍?
2)8的9倍是多少?
3)56除以8,商是多少?
4)把5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应用题。
1)哥哥每天看4页书,9天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把24支铅笔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支?
3)每束花有8朵,48朵花能扎几束?
4)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5)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6)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7)用48=32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并解答。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8)用459=5编一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活动作业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寒假期间,您可以根据实际,让孩子在完成必做作业的基础上,去做相应的选做作业。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活动作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每天听算10题 中方格本,签名,共听20天,内容以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为主 2 每天笔算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的题目...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才干,在暑假时期,您可以依据实践,让孩子在完成必做作业的基础上,去做相应的选做作业。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希望对大家有协助。1 填空。1 45 9 5表示把 平均分红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也表示45是 的 倍。2 8 6 48表示 个 相加得48...
小学2019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小学2014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小学2014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一 计算。1 直接写出得数。34 16 55 77 15 3 2 4 8 82 16 4 217 32 4 3 72 76 8 8 57 17 40 5 9 23 366 40 13 83 40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