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发布 2020-02-25 21:57:28 阅读 7825

1) 俗语,是语言中熟语风格化的一个品种。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格言、歇后语等,俗语也是它的一种。(2)我们把从广义俗语中剔检出成语等剩下的固定词汇材料成为狭义俗语(简称俗语)。

它与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处于同一地位,同一级次。这样,包括俗语在内的所有大于词的词汇材料的整体叫做“熟语”。熟语是属概念,成语、谚语、惯用语和俗语是隶属于其下的种概念。

作为“十年辛苦,血泪凝成”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两百多年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断。“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高尔基)。

《红楼梦》以高超的语言运用把中国古典**的语言艺术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但是,关于这部书的俗语研究,至今为止依然不是很多。《红楼梦》语汇的运用称得上是全方位、千姿百态的,其中的大量俗语,如“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生米做成熟饭”等至今为人们所广泛运用,显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通过对《红楼梦》俗语的整理、分析、考察,可以更好地认识俗语,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楼梦》时代俗语的基本面貌,展示汉语这种语汇的一个横断面,探索汉语俗语的**、运用及其发展。

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俗语就有315条,其中加有“俗话说”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8条,后四十回有7条,合计55条。加有“古人说”一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17条,后四十回有8条,合计25条;加有“常言“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条,后四十回无。研究者还归纳出,《红楼梦》一书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共57条。

引用俗语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计16条。民间谚语有268条,成语有11条,歇后语52条,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有7条。曹雪芹使用的俗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民间谚语、成语、古人的诗句和歇后语。

所以给《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定一个标准就是指民间谚语、古语、格言、歇后语等,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们口头流传的经验的总结。《礼记·大学》中就说:“谚,俗语也。

”俗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曹雪芹对俗语的态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确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语。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并不自曹雪芹才开始的。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已是司空见惯的。

,《红楼梦》的俗语,大部分是来自于元明清**戏曲,相当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小部分来自历史典籍、古人诗词,极少是曹雪芹在“时谚”基础上的创造。那么直接来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子弟书的俗语运用极为广泛,其**也大致是元明清戏曲、**、前人诗歌、词曲、历史典籍,更多是来自于当时生活中流行的口头语、俗语、谚语等等。那么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中,运用了哪些俗语呢?

笔者归纳如下:

俗语出处备注。

1、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们的腰也不抵他汗毛拔一根。《二入荣国府》第一回刘老老语。

二入荣国府》第四回王熙凤语。

3、上年纪老人更与老人亲。 《二入荣国府》第五回叙述者语。

5、古人云菽水承欢膝下舞,又有那堂上斑衣乐老亲。 《二入荣国府》第八回叙述者语。

6、古人云爱亲并爱亲之母,能为孝子必为贤孙。 《二入荣国府》第九回宝玉语。

7、自古道贞节二字女自根本,从一而终无变更。 《芙蓉诔》第四回晴雯语。

8、人说是闻名不如来见面。 《芙蓉诔》第五回灯姑娘语(晴雯表嫂)

9、要知道人死焉能会再生? 《芙蓉诔》第六回黛玉语。

10、薄命儿的红颜林黛玉。 《露泪缘》第一回叙述者语。

11、古人说穷乃攻书原不错,又道是书能解闷未必真。 《露泪缘》第五同黛玉语。

12、人世上不如意事常**,随缘随分莫追求。《露泪缘》第六回王熙凤语。

13、倒不如打开壁子说亮话。《露泪缘》第十回宝钗语。

15、没见过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冤家呕死个人。 《二玉论心》第一回贾母语。

二玉论心》头回诗篇。

17、古人云韶光易过红颜易老&《葬花》第二回黛玉语。

18、深知你花言巧语呆里藏奸。&《葬花》第四回黛玉语。

我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待吾眠。& 葬花》第四回宝玉语。

20、又谁知韶华有限悠然去,晚景无多一旦空。《悲秋》黛玉语。

21、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p; 《双玉埋红》宝玉语。

22、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双玉埋红》黛玉语。

23、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

24、又听那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悠悠。;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

bsp; 《议宴陈园》二回刘老老语。

其中叙述者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有8条,其他都是出自作品人物之口,可见人物语言中自然运用适当的口语、俗语是在《红楼梦》子弟书中是更多运用的。那么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对俗语的运用还体现在对俗语词汇和口头词汇的运用上。人物对话中最能体现俗语、口头语的运用,在对话中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这在前面人物论中有所涉及,这里我们不妨就语言来看一看。

归纳《红楼梦》子弟书中最有特色的人物语言,运用俗语词汇、口头词汇最有特色的主要是宝玉、黛玉、刘老老、凤姐、灯姑娘(晴雯表嫂)、傻大姐这几个人物。先来看看宝黛所说的俗语和俗语词汇、口语词汇。黛玉作为贵族小姐,从她的口中说出了6条俗语,占了较大的比例,加上宝玉的3条,光这对公子小姐所说的俗语就有9条之多。

而二人在一起独处的时候,对话也较为随意,运用的俗语词汇比较多,可见两个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例如《双玉埋红》中写宝黛在沁芳亭畔葬花,共读《西厢记》的温馨与和谐。

又翻一过要留心记,这宝玉在姑娘的身后咂嘴摇头。

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这佳人听罢登时满面羞。

说你看了邪书拿我凑趣,我成了爷们玩,意儿逗笑儿的丫头。

一面说着一面就走,去到那太太房内去讲讲情由。

这宝玉着忙复又赔不是,说好妹妹恕我言语不防头。

我从此竞把绝大乌龟化,等妹妹百年之后叶落归秋。

将妹妹贤德行书勒石上,我替妹妹驮于背上万载无休。

林黛玉听言不免噗哧笑,说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

宝玉说这个也就该罚你,我也到太太房内诉情由。

黛玉说你当你能过目成诵,还有个一目十行在后头。

这一段宝玉一时兴起,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意。黛玉心里听着高兴,表面上还要佯装委屈,扬言要去太太房里告状。急得宝玉以趣语哄逗黛玉,说自己是“大乌龟”、“我替妹妹驼于背上万载不休”。

这段有趣的自咒之语是对原著的化用,原著写宝玉急着赔不是道:“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掘头鼋吃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儿,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而黛玉也转怒为喜,同样引用《西厢记》中的话“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两位主人公在一来一去,一退一进中,表现了亲昵随便、无拘无束的关系。而其中,俗语词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比如《悲秋》第四回中,宝黛二人又一次有了矛盾冲突,宝玉一再安慰讨好,也不能好佳人的怒气平息下去。黛玉对他的一番话也是极为口语化的:

说起开罢那边给我斯文着坐,方才我出去了受不了外边的风。

刚刚的睡醒你又来缠我,我知道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

似这般拉拉扯扯成甚么样子,也不管人家的手腕子发酸骨节儿疼。

动不动有人无人来上头上脸,讨人嫌更比从前说话儿疯。

知道么一年小二年大也该把那脾气儿改,何苦呢传出去又惹的别人好说不好听。

还有那一句言词奉劝你,二爷的话好歹别当耳傍风。

谁像你终朝只在女孩儿们一处里搅,从没见一个胭脂儿常沾在爷们的嘴上红。

这其中的“起开罢”、“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讨人嫌”、“话儿疯”、“耳傍风”等等词语,是通俗的口语词汇,从黛玉的口中说出,可见黛玉与宝玉的关系之亲密,黛玉可以这样毫不掩饰地批评宝玉,而“魔难星”、“讨人嫌”等词,又反映出一种名贬实褒的意味。宝黛的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词汇和口语词汇,体现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使是从较有文学修养的贵族公子小姐的口中说出这些话,也显得风趣、自然,增添了情趣,也增进了二人之间的感情。

再看看体现不同性格的、却又反映本色的自然口语从下面人物口中说出有什么样的效果。

作为农村老妪的刘老老,前面已经有专门的章节做过讨论和分析。这里在略加举例说明,刘老老的语言可以说是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的真实反映。“二入荣国府”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其中最能体现子弟书作者创新的还是老祖宗见到刘老老的一问一答,这一文一俗,一个文话儿谦辞,一个是“有错岔批”,逗得满堂大笑。

先看看老祖宗是怎么问的:

因问道老亲家贵庚年多少?花甲还是七旬与六旬?

为什么年来未见亲家的面,多因为事务儿匆忙疏淡了亲。

你若是不嫌俭慢就请下榻,何妨呢旷几天儿在此处存。

“贵庚”、“花甲”、“七旬”、“下榻”,这样正式的文言话语,粗村的刘老老能听懂也就真是奇怪了。也难怪她会理解错误,答非所问了;

忙应道少年时耕种我全都会,如今衰老了力难禁。

老祖宗方才问我田多少,能多少呢二亩薄沙零四分。

我家里离城不远三十里,最好我不用七寻与八寻。

这几年年成不济没收麦子,就便忙谁敢疏忽断绝了亲。

等来年麦子收成磨些个白干面,我送来老祖宗姑娘们尝个新。

北屯里破庙中就有那上塔和下塔,没意思逛一会儿的工夫就腻死人。

好一通回答,“能多少呢”、“磨些个”、“就便”“腻死人”,这才是从刘老老口中可能说出的话了。同是老妇人,一富一贫,一文雅一粗疏,在这语言对白中身份地位、文化修养都得到了极其生动有趣的体现。再比如《三宣牙牌令》中,刘老老的酒令也极有意思,“是个人都会种庄稼”、“七三儿七四儿是小娃娃”、“要四称五快把秤拿”、“这枝花难道就常开不落,落了时无非结个大倭瓜”等等。

《红楼梦》子弟书中,刘老老语言中的俗语词汇、口语词汇要丰富得多,这在前文分析人物时已经有所涉及,就不多加赘述了。

凤姐在众年轻女子中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吟诗也只能说出“一夜北风紧”这样的句子。但是她的社会阅历、她的见识胆略、她的圆通练达却是众年轻女子中无人能比的,即使是男人也未必比得过的。自然她也练的一副好口才,在老祖宗和王夫人面前颇得信任和宠爱。

正因为她的文化背景,她的见识,才使她的语言也多用俗语或口语词汇,呈现较为通俗甚至粗俗的特点。例如子弟书《露泪缘》中第六回“误喜”,凤姐试探宝玉后对老祖宗的一段话,就充分说明了她的语言色彩:

看他病体虽然痊可,只提林字儿就像蜜里油。

有说有笑一团高兴,出来进去好像个活猴。

虽然暂时将他哄过,只恐怕当场要露楦头。

打破了灯虎儿如何是好,兀的不是一天好事变成愁!

19秋《民间文学》作业

一 单选题。4分 早在 诗经 中,就有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这句话出自?a.诗经 卫风 园有桃 b.诗经 王风 园有桃 c.诗经 魏风 园有桃 纠错。得分 4 知识点 民间文学。4分 故事的类型学研究最有名 最常用的分类法是?分类法。分类法。分类法。纠错。得分 4知识点 民间文学。4分 苗族的 苗族...

18秋《民间文学》作业1 满分答案

一 单选题 每题4分,共15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皮影戏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兴盛 4分 a.唐。b.北宋。c.明清。答案 b2.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是属于儿歌中的哪一类?4分 a.教诲歌。b.谶谣。c.随感谣。答案 b3.东汉末年 古诗十九首 有一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 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和 绝缘的。a 乐观主义 b 悲观主义 c 唯物主义 d 理想主义。2 信天游是流传于 地区的民间歌谣。a 内蒙 b 甘肃 c 陕北 d 东北。3 藏族史诗 格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