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作业

发布 2020-02-25 13:22:28 阅读 9492

1. 《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张杰、卢刘颖、霍晓卫,期刊《城市规划》,2012第9期。

摘要: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采取了在属地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管理的方式,所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遗产地所在的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地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备受关注。

如何全面、理性地把握这种效益对城镇的影响,是我国现有的3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更多潜在的遗产地城镇需要重视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此进行系统讨论。

我国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约》26年,至2024年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全球第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32处,由于联合申遗和扩展项目申报等原因,涉及了全国超过40个城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以下简称遗产地)规模。

普遍较大,在十几公顷到数万公顷不等,是城镇空间中的珍贵资源,也是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自2024年我国始有遗产地陆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余年来,随着遗产地知名度提高、交通条件和环境质量改善等客观原因,又。

适逢我国旅游业步入发展与深化阶段,从总体上看,各遗产地的游客量在入遗后都分别保持了攀升的态势。

读书笔记:这篇文章主要论及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今旅游业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这也促成了各地积极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各地希望借申遗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知名度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则从全面的角度分析了文化遗产地对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其中有利有弊,研究的结论得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在研究中选取了较为广泛的样本,共对26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研究的结果表明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发展都因遗产地而获得了推动。游客的数量都因为申遗的成功有了明显的增长,同时发现各个遗产地之间游客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在2024年之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地来说,游客数量通常较多,而之后申遗成功的景点游客数量与老牌的遗产地相比较少。

其次,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所在的44个城镇中,仅有2个未曾列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强县)”名录。可见大多数城镇具备良好的旅游环境。然而遗产地在城镇旅游中未必处于核心地位,多数城镇已在遗产地的基础上开发周。

边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城镇和遗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遗产地为旅游业核心的城镇,多为旅游资源相对单一的县或县级市。

我们应以长远目光看待遗产地旅游经济效益。在我国,“旅游目的地”几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代名词。享誉国际的身份固然是一张“金字招牌”,可能直接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和税收的增加,以及相关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活动的蓬勃开展,并产生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知名度和品牌效益,甚至为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出贡献。

然而如不注重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将会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旅游环境(游客容量)和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遗产地城镇的生态平衡进行监测,警惕“旅游恶性循环”的情况出现。

2.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第4期。

摘要: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研究结果显示: 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

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 96%,收敛时间为11. 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

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措施。

读书笔记:旅游业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手段,中国在实践中也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先后被25个省(区、市)列为支柱性产业、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

自2024年以来,中国游经济发展迅速。2024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023. 10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8.

09%;而到了2024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3322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9. 95%,提高了31. 86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为12. 59%,而同期gdp年均增速为10. 03%,超过gdp增速2.

56个百分点。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超过其它产业增长速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以solow(1956)和swan(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因资本边际产出递减,不同个体的经济发展最终将趋于稳态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barro& sala-i-martin(1992)提出了度量收敛的两个指标:σ-收敛和β-收敛,galor(1996)和canova(2004)分析了俱乐部收敛,进一步丰富了收敛的内涵[24-25]。

此后,收敛方法在衡量国内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方面得到广泛和成熟的应用。文中借鉴这些研究方法,考察2000-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特征。此外,引入了星级酒店水平指数、等级公路密度指数和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所起的作用。

经过研究发现的种种结论证实了发展旅游业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的有效性。而且根据研究的结果作者提出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市)应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1)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增加酒店数量,提高酒店质量,使更多酒店达到更高水平,充分发挥这类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增长效应。

(2)增加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其对旅游收入的收敛效应。此外,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增加旅游资源数量,提高旅游资源质量,使更多景区达到更高标准,增强其吸引游客的能力。这将推动不同省(区、市)旅游收入差距缩小,有效发挥旅游业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

本篇文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凭借着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更好的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 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李军、保继刚,《旅游学刊》,2011第6期。

摘要:本篇文章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文章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张家界旅游经济中旅游业与工业、旅游业与农业在突发事件影响下的产业波动特点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与工业相比,旅游业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与农业相比,旅游业则没有显著的脆弱。

性,而是有更多的产业相似性,文章对这一结论作了稳健性检验。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认为,旅游业的脆弱性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同时,旅游业与农业还具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

读书笔记:旅游经济体是旅游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例的经济体,中国有很多旅游经济体,新发展起来的、典型的如张家界旅游经济体,传统的如黄山旅游。

经济体、泰山旅游经济体,等等。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旅游业发展历。

程,使人们感觉到旅游业容易受到某些事件影响而产生波动,而以上所说的旅游经济体的整体经济也就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即同时包括了工业和农业的产业波动。这种事件包含很多种类,自然灾害如**、洪水、流行疾病等等;突发事件或社会骚乱,譬如,1989 年“6 ·4”事件,1998 年的大洪水,2003 年的 sars 事件、2008 年的“1·25”大雪灾,“3·14”骚乱事件和“5·12”汶川大**等等。

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对旅游业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脆弱性非常担忧,**投资于旅游业也因为这种脆弱性而有所顾虑,但学术界对旅游业的这种脆弱性程度并没有系统的研究,甚至旅游业是否真的存在脆弱性都没有给予严谨的实证检验。孙春华阐述了旅游业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性质,但没有实证检验,而且也没有产业差异比较。正是基于以上的观点作者在文章中指出,脆弱。

性只能是一种相对概念,即与工业、农业相比较,旅游业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程度是否更大。因此,文章试图能够利用最近几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在实证研究突发事件对旅游经济体的旅游业、工业和农业三个大产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检验旅游业与农业、旅游业与工业的产业相似性,来检验并发现旅游业的脆弱程度,以此作为提出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模式的实证依据。

也就是说本篇文章其实是在对于人们接受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得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旅游业的脆弱性。文中先建立了研究模型,然后运用模型对张家界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而得出了关于旅游业脆弱性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旅游业的脆弱性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旅游业相对于工业来说具有脆弱性,但对于农业来说旅游业并不具有脆弱性。我认为文章作者的说法具有说服力,一个产业的特点本应理解为其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不会成为绝对的特征,这一点除了在旅游业的脆弱性体现,我们还可以再其他产业中发现。

这就为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概念提供了一个好的例证,我们应该真正的理解,全面的把握概念的含义,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

4. 《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陈晓、**、张耀光、赵一行,《经济地理》,2009第1期。

摘要:文章以辽宁省 14 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 1992- 2004 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

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读书笔记:从文中我了解到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差异,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就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随时间的演变也在发生变化。

综合研究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不仅有利于了解区域旅游经济演变趋势、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城市之间的竞争与整合关系,而且利于制定有效的区域旅游调控政策,进而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共同和谐发展。

地带间及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波动而降 3. 旅游集聚度高,梯度差异显著 4. 中心城市凸显,沿海、内陆双核模式发展 5.

东、南部旅游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以上这些便是研究得到的结论,总之研究的结果表明辽宁城市之间旅游经济有明显的缩小趋势,趋势比较平稳、缓慢,真正缩小省内城市旅游经济之间的差距还需要长期的过程;而且旅游欠发达的城市分布比较广泛。沿海与内陆地带的旅游经济差异变化波动,有升有降;沿海地带内城市之间以及内陆地带各城市之间的旅游差异也有缩小的趋势,且总体差异缩小的较快,东、南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势头更快。

旅游发达城市沈阳、大连两地区旅游集中程度很高,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梯度差异极大虽然与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差异逐步缩小,但进度缓慢;因此这种旅游经济差异将持续存在。通过文章的阅读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重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在以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还应不断提高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通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整体的经济实力。

旅游经济作业

零负团费初探。专业 旅游管理。姓名 学号 零负团费初探。零负团费是指地接社不向组团旅行社收取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费用,而通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某些消费来弥补团费并获取利润。在这种经营方式下,旅行社不是依赖正常的团费收入 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来获得利润,而是通过在旅游者购物和参加自费项目的消费环节向相...

旅游经济学作业

名词解释。旅游活动 指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到异国他乡进行参观游览等活动的总称。旅游经济活动 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活动。旅游经济学 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 原理和方法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 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学...

旅游经济学作业

旅游经济学作业 题目 1 选一热门或新兴起的旅游产品 如影视旅游 太空旅游 医疗旅游 动漫旅游 房地产。旅游等等 该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及对地区或国家旅游经济的影响。2 选一特殊事件 如广交会 世博会 旅游交易会等 该事件对旅游供给及需求产。生的影响,从中诱发的旅游消费是如何影响地区或国家的旅游经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