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会计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精编版

发布 2020-02-17 04:17:28 阅读 3921

第三节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础。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简称为会计基础,是用于企业确认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用于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的二个原则——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此处讲解顺序稍作调整,但不影响理解)

一)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按照权利的实现和责任的发生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限。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既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求按照企业实现的经济权利和发生的经济责任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

例题】根据下列经济业务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计算2023年7月的收入和费用。

1)7月5日**甲产品,销售**4 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不考虑增值税)

2)7月8日**乙产品,销售**10 0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销售产品不考虑增值税)

3)7月1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生产车间7月至12月的租金6 000.00元。

4)7月30日计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1 000.00元。

5)7月31日收到6月销货款4 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6)7月31日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8 000.00元,合同约定下月交货,款项存入银行。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系统产品,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1.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

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价值。

3.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

但是,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融资租赁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合并报表等会计方法均体现了该原则的要求。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很多地方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都是基于谨慎原则,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如本年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下一年收回应收账款时作为收益就属于一个典型的设置秘密准备的例子。

8.及时性。

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为了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生情况及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对错综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归类,从而形成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二、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再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其中: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处于货币形态,统称为货币资产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时常购入的**、债券或**等;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存货,是指企业再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其中: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资料,使用期限长,能够连续参与若干生产经营过程,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基本不变,其价值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逐渐地、部分地以折旧的形式转移到费用、成本中去,并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得确认为负债。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债务,以及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还无,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非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结构图润下:

三、利润表要素。

一)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金融企业的存、贷款业务等。

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作为利得。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注意: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

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收益等。

二)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1.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企业本期已实现销售的商品产品成本和已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目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三)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后的金额。

四、会计要素的计量。

新的会计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规定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上海202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日常练习

1.单选题 下列属于库存商品明细账通常采用的账簿是 a.多栏式 b.三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横线登记式。答案 c 解析 库存商品 原材料 产成品等明细账通常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2.多选题 下列明细账适用于横线登记式账簿的有 a.材料采购业务 b.应收票据业务。c.一次性备用金业务 d.固定资产业...

2019会计考试《会计基础》试题

2011会计考试 会计基础 试题精选。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长期负债的是 a.长期借款。b.应付债券。c.应付票据。d.长期应付款。2.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 a.财务费用。b.生产成本。c.固定资产购建成本。d.计划成本。3.某企业要发行一种债券,票面利率...

202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讲义8章

第八章财产清查概述。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概述。一 财产清查的概念。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资产的实地盘点以及对各种债权 债务的查核,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二 财产清查的意义。1 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和真实。2 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3 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