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成立60周年征文:乡村小路。
记事时起,路是家里四合院的天井和家门口的空地。在长辈关心的眼神、不住的叮咛和不时的搀扶中,我在天井里跌跌撞撞地学会了走路。此后,家门口的空地,便成了儿时的乐园,堆沙丘、捉迷藏、跳格子,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闹,留下了一串串的笑声和哭声。
上学了,路是从家到村小学的一段约3公里长的土路。土路是村里乡亲出行的主要道路,约3米宽。天气晴好时,土路是平坦的、繁忙的,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各种交通工具在其上来往,扬起阵阵灰尘,牛等家畜也悠闲自得地沿边慢行。
家乡多雨,雨后的土路潮湿、松软,黄土质粘,摩托车、自行车是不好走的,拖拉机仗着马力足,喷出串串黑烟后留下两道深凹、清晰的车辙。雨过天晴,水分慢慢蒸发,土路也逐渐干透,经过各种交通工具的碾压,又恢复平坦,依旧繁忙。土路两旁是一块快的承包地,随着四季的更替,变换着颜色和风景。
春天是出芽的麦子,远望一片碧绿,随风泛起阵阵麦浪;夏天是块块耕作的水稻田,洒满其间的是一扎扎捆好的秧苗和弯腰劳作的乡亲;秋天是饱满的稻穗,最是夕阳西下时,微风拂过,金色耀眼;冬天,是最萧索的季节,呼啸的北风,吹着大家缩着脖子疾行赶路。夏秋之交是最惬意的时节,放学了,天色尚早,一群小伙伴爬在田埂上将作业完成,跳进路旁的引水渠,用泥巴筑成两道水堤截住一段水面,双手将水扇出堤外,渐渐地鱼、虾、蟹在不多的水中和泥面上蹦跳窜行,乖乖就擒。满怀喜悦,带着满身的精湿和分得的战利品回家,迎接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顿呵斥。
因为全镇只有两所初中,小学毕业的我来到就近的一所中学求学。家到中学的单程约15公里,从村口出去还有10余公里的路程。这是一条交通主干道,承担着连接镇到县、县到市的交通重任。
路宽约6米,路面铺满了黄沙与鹅卵石,风起的时候,细沙飞扬,远望如一条飞舞的黄色长蛇。来回30公里的路程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一辆飞鸽28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3年的时光。因为长期使用和雨水冲刷,路面凸凹不平,加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散落其间,骑行自行车极为颠簸,是对骑车技术的极大考验。
特别是冬天到来,气温下降,路面上覆盖着薄薄的冰层,路面极滑,一个个凸起的鹅卵石仿佛一个个暗礁,一不小心硌着一个,后果便是人仰车翻。初三的时候,这条道路规划成为省道的一部分,要翻修成高标准路面。年余,施工完成,8米宽的双向4车道混凝土道路笔直平坦,路两旁整齐排列着新栽的道旁树—白杨,后来的学生再也不用担心那一个个暗礁了。
上高中了,来到另外一个镇,离家更远了,单程150公里的路途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是长途了。因为路远,大部分同学寄宿在学校。学校规定,半个月放一次假,为期2天,供回家拿取衣物和生活费。
回家的时间定在周五下午的两节课后,顺道的伙伴事先邀约好一起走,交通工具便是在镇与镇之间运营的客车。省道这时大部分已经施工完毕、投入使用,伴着回家的兴奋,大家叽叽喳喳,闲聊着校园趣事,并约好返校的时间。车窗外,路旁的白杨呼啸而过,两个多小时后到达村口。
如果是秋冬时节,此时已经月上树梢了,借着皎洁的月光,沿着起伏不停的路面一路回家,享受一顿大餐和家庭温情。
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要到首都求学了,心里满是兴奋和激动。独自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心绪难平。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什么都很新鲜,1300余公里的距离,20余小时的路程,在座位上,我没有合眼。
伴着隆隆的响声,看着窗外的风景,奔驰的火车丈量着我长长的求学路。北京求学6年,基本上每个假期都回去,下了火车,换乘客车,沿着熟悉的线路回家,日益高大的白杨在车窗外晃过,隐约可见曾经就读的初中、高中的轮廓,往日的求学经历在心间闪过,一个一个的记忆片段搅起一阵阵的心情涟漪。到了村口,父亲已经等在路旁了,我抱着行李坐在摩托车后座,一路颠簸而又平安回家。
大学毕业,留在了这个城市,参加工作,成立了小家庭,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成为主要的联络工具。通过这看不见的电波,诉说着家长里短、传递着呵护关心,在两地家庭之间牵起了一条亲情路。接着,小宝宝出生了,父母过来照顾了一段时间,割舍不断乡土情怀又回去了。
此后的家庭**,一大半内容倒是围绕着这个小生命展开的,不由得令我心生几分嫉妒,生命的路途刚刚开始,便得着了这么多的宠爱。
前不久,父亲很是兴奋的打来**,说是村里的路修好了,不再是车过尘起的土路了,而是标准的水泥路了,还说是村村通工程的结果。他将修好的道路用手机拍下来,用彩信发过来给我。画面上的路平坦干净,3.
5米宽的双向混凝土车道可容两辆小轿车并排行驶。最后,父亲还高兴的宣布,这下你可以开车带着宝宝回家了。我一怔,讷言的父亲平日不善表达自己的感情,没想到在父亲的内心深处还有着这么细腻的一面,惦记着还未回老家的孙女,让她能舒适、平坦地回家,不用再经历祖辈、父辈的颠簸和艰辛。
我停顿了片刻,郑重地对着话筒、也郑重地在心里说道:“爸,我会带宝宝回去的。”
建国60周年征文 乡村之路
建国60周年征文 乡村之路。几个渐已消失的名词 1 路河 山丘间蜿蜒穿过的牛车道,像无水的河谷,仅可容一辆牛车,年深月久,车辙辗轧成两道深沟。2 高脚牛车 雷州半岛昔日的牛车,木板车轮,轮径有四尺余,轮边钉一圈厚铁片,适宜在路河等崎岖的泥土道穿越。3 网屐 三寸高的木屐,麻网面,阴雨天穿。4 劈钩 ...
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1978年的春天,当蔷薇花开满篱笆的时候,一只喜鹊落在我家门前的苦楝树上,对着我家的两间破屋叽叽喳喳叫起来。此时,娘正在厨房的柴灶上做饭,红红的柴火在她的脸上跳跃,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亮。今天有什么喜事?我疑惑地问娘。娘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我,好久,神思才从遐想里拉了回来,少女般羞涩地朝我一笑,这是我记...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征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风雨历程,六十年灿烂辉煌。六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今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回顾六十年,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弱势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中不可忽略的大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