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分-裂的自我。
我所联想到的自我形象就是,我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着缰绳,只要动动缰绳,我就可以指挥大象转弯、停止或者往前走。但是只有在大象没有它自己的欲望时,我才指挥的了大象。
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我根本斗不过它。
总的来说,骑象人所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也是一位仆人,他不是国王,也非能紧控缰绳的马夫。骑象人是加扎尼加所称的“诠释模块”,它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则是骑象人以外的一切。
大象包括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
两个人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编理由反驳对方。就算你驳倒对方,难道对方就会改变心意,接受你的论调吗?当然不会,因为你驳倒的并非对方真正的立场,他的立场是在他有了判断之后才临时编出来的。
有人针对道德问题争执不休时,你不妨仔细听听两边的说法,有时你会听到很让人意外的理由:其实是大象在控制缰绳,应到骑象人,是大象在决定何者对何者错,何者美何者丑。内心的感觉、直觉及当下的判断都是自动自发地即时发生,但只有骑象人能拼凑出语句,把自己反驳的理由告诉对方。
我们发了一大推声明、誓言,下了无数次的决心,但老是意外地发现自己执行的意志是那么软弱。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者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我们即是骑象人,也是大象。
第2章。情感风格。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动物界某些共同特征甚至横跨不同的物种,所以我们称之为“物种设计原理”。其中一个设计原理是,对坏事的反应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来的强。动物对威胁以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来的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
这项我们称为“负性偏差”的原则,充分反应于人类所有心理层面。一如富兰克林所言:“一点点病痛,我们就能感觉得到,而健康的活蹦乱跳,我们却毫无知觉。
”个人的情感风格是指个人的趋近系统及逃避系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标示在你的额头上。个人平时的心情愉悦的程度有50%~80%可归咎于基因,而非生活经验。
第3章。互惠的本能。
人类以外三类具有超强群居性的物种,其共同特征就是:以基因为导向、为了家族的生存愿意牺牲自我。群居性超强的动物进化出家族性超强的特性,家族性超强的动物则自动衍生出高度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大规模的分工。
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对方。这种策略是在双方第一回合互动时产生。在和善地对待对方之后,则是依据对方在第一回合对待你的方式来回应对方。
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对应模式,让人类走出“牺牲自我以利家族”的限制,开启我们与陌生人互助合作的契机。
知恩图报”及“有仇必报”这两种心理可说是一体两面,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知恩图报但却不会报仇的人,和容易会变成被人利用的牺牲品,而一个有仇必报但却不知感恩的人,则很快就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挤。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象与骑象人 读后感范文。象与骑象人 作者为乔纳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 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坦普尔顿奖旨在鼓励科学和宗教对话,因奖金比诺贝尔高而著称。这本书的读后感,酝酿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再问自己 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到底解决了我什么问题...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快乐是可以及时反映的,喜欢就快乐,不喜欢就不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每达成一小步快乐就会出现一次,换句话说,快乐在于过程。而我们人类更喜欢结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快乐,他们对于学习似乎只是应付,究其原因跟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或者说是价值观上的一种偏见。改变才能适应。在慢慢成长过程中...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7篇。象与骑象人读后感1 象与骑象人 这本书中所提论点,与我一直秉持的观点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可以说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今天借此机会,我也把我的论点,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跟一个人的原始性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原始性格即为本心,不可逆转,心 之所向便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