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24 15:30:07 阅读 2361

1、《地平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大家看,老师也搜集到了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的**。(课件**)

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地平线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渭”的偏旁是什么,能猜一猜它与什么有关吗?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

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3、谁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从发现地平线,追求地平线,到后来从中受到感悟的事。)

4、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中的地平线、人生中的地平线)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2、解读地平线:

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

这道地平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会是什么心情。(惊喜),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

3、“我”第一次是怎样追寻地平线的。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

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是因为“我“充满了希望,而看到”天地依然平行“心情又会怎样?(失落)

五、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自由读5—12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分角色朗读5—12自然段,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号,“我”问时的好奇、急迫,老人家说的“天边”要读的疑惑不解,后面的话是意味深长。

4、听了老人的话后,“我”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六、体会哲理。

1、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2、出示第13自然段:

、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可理解为“反复思考”或是“不断品味”)

、“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小结“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七、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40分钟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它是谜吗?能把你的理解写出来吗?

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丑石》《秦腔》等。

板书设计。7、地平线。

大自然中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

2.张石匠拜师。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艺无止境道理,训练朗读。2.继续学习根据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展开合理想象,训练说话。

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2、揭示课题,齐读。3、质疑。

二。 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心得:

课前,同学们已按“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着,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投影:1) 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

2) 读准字音,认清形,理解词语。

惊涛骇浪艺无止境不急不拙龙飞凤舞远近闻名。

3) 给课文分段,说说理由。

4) 想:张石匠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拜师?文中找找句子,可用———划出张石匠,小伙子两人手艺高超的词句。

1.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

3.在字词方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4.速度课文,想如何分段,说理由。

出示填空:张石匠与小伙子比他们先比又比结果。

5.小结,过渡。

你觉得张石匠是个怎样的人?(骄傲自大)

三。 学习描写张石匠的句子:

一).骄傲自大。

1. 从**看出他的骄傲自大?读有关句子。

2. 想张石匠当时心情,语气怎么样。

3. 过渡:看人不能片面,再看看张石匠是个怎样的人?

二)手艺高超。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词:远近闻名手艺精根底硬。

句:(1)活儿干得漂亮……丝毫不走样。

2)这条石链环环相扣……显然是用一块石料锻成的。

2.师指导朗读: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石匠真不愧是位老石匠,果然手艺精,功底硬,洗出的字,锻出的石链令众人叫好,连声叫绝。这高超的手艺,应用怎样的朗读来表现?

1) 自己准备。

2) 个别示范读。

3) 男。女生分别读。

3.过渡:张石匠的手艺的确不同凡响,值得大家钦佩,可手艺那么高超的他为何要拜师呢?

4. 再速度课文,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1) 交流

自愧不如”什么意思?

2) 齐读第十节1.2句,读出“羞愧,惭愧”的语气。

四。 学习描写小伙子手艺精湛的句子:

1. 张石匠“自愧不如”,到底**比不上小伙子呢?让我们去看看小伙子的手艺,划划有关句子。

2. 交流,读句。

3. 你觉得小伙子哪些地方更胜一筹呢?以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1) 学习小组讨论读,交流读,学习读。

2) 派代表读给大家听。

3) 学习,模仿,齐读。

4. 过渡:这样看来,小伙子的确计高一筹,此时此刻,张石匠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而小伙子不是要他拜师,只不过教训他,让他懂得道理而已。

完成填空:自从与小伙子比试后,张石匠知道了更懂得了。

感情朗读第10节。

五。 重点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项新本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复习方法。

3. 出示三段段意,请一生读。

4. 交流,点评。

5. 齐读主要内容。

六。 拓展,总结:

1.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拓展:是啊,虽然这次比试张石匠是输了,但他却有了收获,懂得了道理。

故事其实还没完,你想象一下,当小伙子说完这番话后,张石匠会说些什么?今后又会怎么样?

1) 学习小组讨论,想象。

2) 交流。

3. 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其实也是一则含义较深的故事,从中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

七。 布置作业:

1. 感情朗读课文,把这故事讲给父母听。

2. 以“张石匠变了”为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1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2.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 灯光 萤火虫光 烛光 发光鱼 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汽车后视镜。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最大的光源。3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4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附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1.光和影。1.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当用手电筒在物体的左边照射时,影子出现在物体的 右面 2.1 只要有光源就一定有影子。2 影子总是出现在和光源相反的方向。3 看起来比较明亮的物体都是光源。4 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5 做手影游戏时,除了用手挡住光以外,还必须要有显...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 端正 整洁。1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7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等条件。实验告诉我们其实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2.在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和。3.实验时通常用设计和对照组的实验来获取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4.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