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四年级第3课时

发布 2024-03-07 17:20:13 阅读 2481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6页信息窗4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意义,掌握单名数间的转换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互换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2.结合具体名数改写,通过**、交流与反思,抽象概括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能运用名数改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会学生改写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由不同到相同”的“转化”的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单名数的改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教学难点:复名数的改写。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电子称(有条件的学校可每组一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天鹅是美丽可爱的。平日有关天鹅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飞高冠军、

颈修长、有白天鹅和黑天鹅……)你知道天鹅出生时、长大后体重一般是多少吗?课件出示:

么数学问题?

预设: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板书)

二、 自主学习,小组**。

1. 列出算式,引出名数。

1)你会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预设:10.5-200

教师追问:这个算式够减的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预设:不够减的,现在天鹅的体重单位是千克,出生时的单位是克,这两个单位不一样。

教师追问:那么应该怎样列式才能呢?

预设:1)加上单位再减。

2)把两者单位统一后再减。

教师根据学生相机列出算式:10.5千克-200克﹦

2)理解名数的意义。

指出:10.5和200这两个数的后面都有单位名称,我们把数与单位名称合起来,叫作“名数” 。板书:名数)

如:10.5千克是一个名数,200克也是一个名数。

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出示**提示:

1)单位不同能直接减吗?

2)如果不能直接减,怎样就可以减了?

3)根据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不能把其中的一个单位改一下,让它们的单位名称变得一样,然后再计算?

4)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按照你的方法试着计算一下。

教师巡视,对困难学生重点帮扶引导。

三、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过渡:小组交流完了,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研究成果,咱们一块分享!

1)根据**提示,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用多**展台展示典型做法。

预设: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减,可以把他们变成相同的就可以减了。可以把千克改写成克,也可以把克改写成千克。

方法①: 千克改写成克方法②: 克改写成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10.5千克﹦10500克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10.5-0.2﹦10.3(千克)

2)具体交流。

谁愿意把第一种的做法跟大家具体解释一下?

预设:把千克改写成克。先想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1千克﹦1000克,10.5千克改写成克,用10.5乘进率1000。

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10500克。单位都变成了克,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谁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有条理地再说一说把千克改写成克的过程?

小结:把千克改写成克,用千克数乘进率,小数点直接向右移动三位。

教师随小结板书:千克克。

第二种方法是把克改写成了千克,谁能解释得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预设:把克改写成千克, 1000克﹦1千克,2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200克﹦0.2千克,所以10.5-0.2﹦10.3(千克)。

小结:现实生活中,一般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数,计算结果便于应用和交流。把克改写成千克,用克数除以进率,小数点直接向左移动三位。

教师随小结板书:克千克。

交流其它做法。还有不同做法吗?

预设:200克﹦0.2千克,0.5-0.2﹦0.3(千克),10+0.3﹦10.3(千克)

课堂上可能出现这种做法,让学生说出思路和改写过程;如没有出现,教师不要刻意去引出)

3)试一试——再次经历名数的改写。

48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8分米﹦( 米。

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与同伴们交流各自名数改写的方法。

组织学生展示,汇报时说一下改写方法。

板书: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分米米。4)回顾总结:教师指出:

像上面千克、米、平方分米这些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板书:高级单位),像克、分米、平方厘米这些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板书:低级单位)。

这样单位名称只有一个的名数就叫单名数。(板书:单名数)回顾以上单名数的改写,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得出:高级单位—→低级单位(×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

5)二次**——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改写。

过渡:我们知道了单名数的改写,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更复杂的名数改写的问题,例如:

课件出示课本67页电脑小博士提出的问题:

比较一下与上面的单名数有什么不同?你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吗?

预设:这题中有两个单位,可以叫双名数。(此处可以让学生参与名称的定制,可能说的是双名数)

教师指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名数叫复名数。(板书:复名数)

你能用刚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出示温馨提示:

1)1米26厘米可以看成是()米+()厘米?2.39千克又可以看成是什么呢?

2)改写前后,谁变化了,谁没变化?我们只需要将谁改写成什么单位就可以了呢?

引导思考:可以看成1米加上26厘米,只要把26厘米化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再和前面的数加起来即可;2.39千克可以看成2千克加上0.

39千克(让学生思考:0.39千克哪来的),把0.

39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再按千克数和克数填空即可。

试一试:8米9厘米﹦( 米 12.9米﹦( 米( )厘米。

引导总结。通过上面的四道练习,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如何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又如何把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吗?

学生尝试说改写方法,其余学生可补充完善。

6)看书质疑。

以上我们研究了课本页的内容,请你仔细阅读课本,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预设:我们学习的都是进率为10进、100进、1000进的……,像时间单位时、分、秒进率为60进的,该怎样改写呢?

教师明确:你很会提问题!今后学习了小数除法,这个问题就会很容易地解决,课下也可利用计算器算算看。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字和单位名称合在一起叫名数,还了解了只有一种单位的叫“单名数”,有两种或两种以的叫“复名数”,我们还探索出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方法。

单名数的改写: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看复名数改成的单名数中谁发生了变化,谁没发生变化,把变化的按单名数的改写的方法改写后,再把没变化的名数合在一起。

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先把单名数进行适当拆分,前面的整数部分不动,将剩下的“零头”按单名数之间改写的方法改写就可以了。

名数改写时,你认为应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提升:看:由什么单位改写成什么单位的名数;想:进率;移:小数点。(板书:看、想、移)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课本67页自主练习第1题。

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改写的过程,特别注意进率的应用。

2.课本67页自主练习第2题。

(二)综合练习。

3.课本68页自主练习第3题。

在里填上“﹥”或“﹦”

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课本68页自主练习第6题。

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新课堂51页“智慧园地”第3题。

学生可能把千米改写成米比较,也可能把米改写成千米比较。不论哪种方法。

都是可以的,评议时重点看改写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拓展练习。

6. 课本68页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借助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练习题,可作为课内实践题,如课上完不成,也可以作为课外实践题目。练习时,可把学生分为五组进行,每组任选一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再通过具体的计算或称量,找出与实际数量的差距,提高学生估计的准确性。

结合估一估、测一测,引导学生进行名数改写,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第(1)小题,测量时学生可能直接用厘米作单位,或先以米作单位,剩余的再以厘米作单位,让学生把厘米改写成米,或把几米几厘米改写成米。

小结:像上面的“背一背”、“掂一掂”、“量一量”、“称一称”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数学活动。今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经常用到。

7. 把下列动物的体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起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温馨提示:四个质量的单位不同,比较它们的大小,该统一到哪个单位?

第十周四年级第3课时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难点 复名数的改写。教具 学具 课件 实物投影。...

第6周四年级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 1 探索并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 或缩小 到原来的多少倍 的变化规律,还能将这个规律恰当的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 经历 观察思考 猜想验证 总结应用 的 过程,初步感悟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同时,通过逐层...

第8周四年级第3课时

认识三位小数。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9 51页信息窗1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两位小数的基础上,通过类比 迁移的方法,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位小数 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2.通过总结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相关知识,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数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