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预习课。
第一课时。1、预习内容: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七月的天山》
二、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文章大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学习过程。
1、通过单元导读,整体感知本组课文。
单元导读: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源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学习这组课文,与作者一起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多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2、默读课文,画出字词,填写字词学习单。
3、检查字词,发现方法,理解运用。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整体感知学习单。
5、再读课文,梳理内容,抽出重点。填写重点学习单。
6、小组交流,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
1、《桂林山水》;2、《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这两课的生字词, 并能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
2、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导入,重温单元重点。
复习上节课的两篇课文,继续本单元的主题学习。
2、默读课文,画出字词,填写字词学习单。
3、检查字词,发现方法,理解运用。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整体感知学习单。
5、再读课文,梳理内容,抽出重点。填写重点学习单。
7、小组交流,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反思: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
1、课文《独坐敬亭山》
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登高》《山居秋暝》。
二、学习目标:
1、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学习过程:
1、谈话引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
2、出示《独坐敬亭山》。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3、思考:1)品读题目,说说作者的心情?
2)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3)文中还有哪些字眼体现了作者的孤独。
4)多诵读,悟诗情。
4、拓展阅读《登高》《山居秋暝》
1)出示两首古诗词,请学生朗读,老师正音。
2)边读边思考全诗的意思。
3)比较两首古诗。
5、思考:
这三首古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的不如意,你能比较一下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云独闲孤独寂寞。
山相对。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课文《望洞庭》《忆江南》
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春题湖上》。
二、学习目标:
1、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品读,想象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三、学习过程:
1、谈话引题。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古诗鉴赏。
1)、出示《望洞庭》
a、反复诵读,理解全诗的意思。
b、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湖光秋月。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2)、出示《江南春》
a、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
b、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3)、出示《春题湖上》
a、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
b、通过分析诗作内容、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及诗人情感。
3、诗词鉴赏。
1)讲解诗与词的区别。
2)思考作者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4、通过四首古诗次的赏析,你是不是发现古诗词有着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请放声再来读读,试着背下来吧!
板书设计:望洞庭。
两相和。镜未磨山光。
山水翠水色美。
一青螺。景。
忆江南。情。
教学反思:2. 桂林山水。
一、学习内容。
1、课文《桂林山水》
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故都的秋》《青岛海景》。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
2、通过学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1、创设情景,诱发美。
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做过的美景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天下”的意义。
2)、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3、**课文,品味美。
1)、想一想:桂林的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幅美景?用三个字概括。
2)、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能样的一幅美景。请用三个字概括。
4、拓展阅读:《故都的秋》《青岛海景》诵读文章填写**。
5、分别出示拓展文章中的文段,想象文段文句创设的情景美。
6、小练笔:
用你积累到的优美语句,来写写你去过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学习内容。
1、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杭州西湖游记》
3、链接文章《趵突泉》。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各地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过程:
1、直接导入,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杭州西湖游记》、《趵突泉》三篇文章。
2、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描写了几处景点?
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用数字标在句首,连贯地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3、拓展阅读《杭州西湖游记》《趵突泉》
4、分别出示拓展文章中的文段,想象文段文句创设的情景美。
5、小练笔:用你积累到的优美语句和写作方法,来写写你游览过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宽。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内洞:黑、奇、大。
教学反思:4. 七月的天山。
一、学习内容。
1、课文《七月的天山》
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雄关赋》《天山景物记》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各地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习过程:
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再读课文,学习方法。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4、拓展阅读《雄关赋》《天山景物记》
5、分别出示拓展文章中的文段,想象文段文句创设的情景美。
6、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板书设计:七月的天山。
雪峰雪水。日影水声美。
溪流野花。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第一课时。
1、学习内容;
本组共有丛书上五篇课文《夜宿泉州》《青岛海景》《墨城红月》《成都的春天》《拉萨的天空》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各地的景物。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三、学习过程。
一)学习粗读,了解大体内容。
1、师介绍粗浅阅读法:在有限时间内,不逗留、不倒退。
2、运用粗浅阅读法,在规定时间内自读五篇文章:《夜宿泉州》《青岛海景》《墨城红月》《成都的春天》《拉萨的天空》。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采用“摘录句段、扩展题目、归纳段意”等方法概括内容)。
读书检测。二)运用精读,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略祖国的美景。
小组内快速浏览群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或句子。找一找,读一读,填一填,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汇报交流。三)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作者在《墨城红月》中把草原的月写的神奇有惊心动魄,你也试着写一下家乡的月亮吧。
4)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
本组共有丛书上四篇课文《三访雁荡山》《威尼斯》《地中海上的日出》《尼加拉瀑布》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各地的景物。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三、学习过程。
一)学习粗读,了解大体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 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 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 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