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上的方向》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13.9.29
主备人:崔玉梅上课时间:2013.10.1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主要介绍了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和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
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初断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比比例尺计算图上两地间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2、能力目标:①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熟悉常用图例和注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领会并掌握学习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①比例尺的计算和表示方法;②在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难点:①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②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教学思路:
1、“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2、本节内容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安排分组讨论与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1) 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2) 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弧状(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为了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首先介绍了在室外看地图的方法: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2) 然后又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在北半球确定方向的方法。本节教材既介绍了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绍了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懂得学好地理知识将会终身受益。
四、板书设计: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达方式线段式:如
数字式:如1:4000000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大小比较: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2、方向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 符号文字数字。
五、课后反思:
教学通过用直观、形象的地图来比较,不仅仅易于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不强的初一学生接受,他们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到图例间的细微差别,如洲界与国界,使同学们在短时间里能迅速学会看图例及注记等。
六、集体备课意见:
为了更快地使用地图,同学们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教师最好大胆放开手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讨论、自己小结。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 时间1分钟。学习目标 时间2分钟。1 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2 识记 课外名著 指定篇目 所涉及的文学常识。3 深入作品,真正对作品的内容 情节 人物了然于心。4 了解教材推荐的课外读物的写作风格和主要创作手...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章丘一中地理学案。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设计人 张庆军审核 高一地理组时间 2014 9 12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 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北京时间2012年8月13日凌晨4时 当地时间...
第一章第三节《硝酸》第一课时
硝酸 第一课时 说课稿。人和九义校龚大周。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原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硝酸的第一个课时。我将从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 学生找到这两者的结合点,才可以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