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例1例

发布 2024-02-27 18:10:03 阅读 6007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7-19例1 例2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体验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渗透面动成体的思想,掌握**物体特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教具:关于立体的多**课件,圆柱体模型。

学具:(1)用彩纸包裹侧面的圆柱体的实物。 (2)若干个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七、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初步感知圆柱体。

1)课件演示:旋转门的画面。

2)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预设:我看到了旋转门,我想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3)课件动态演示:渗透面动成体的思想。

4)提出要求:请你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粘在小棍上,快速搓动,看看形成的是什么形体?

5)演示交流。

2. 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借助实物,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1.借助实物,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1)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初步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形体是圆柱体的?

预设:茶叶桶、胶棒。铅笔、卫生纸…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体是什么样的。

预设:有两个圆形、光滑、能滚动…

2)借助实物,初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圆柱形的物体。

提出要求:通过你们观察、动手摸,看看你们都能发现圆柱的哪些特征?

监控:(1)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即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2)圆柱体底面的特征,即都是圆的,面积相等,位置相对(平行)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1)侧面的认识。

提出猜测的问题:如果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的?

提出要求:每组再拿出二个学具(用彩纸围好侧面的茶叶罐,底面周长与高相等和不等的两种),小组合作,动手剪开侧面,验证一下你的猜测。

集体交流:你们将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的?你们是怎样剪的?

监控: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有没有可能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应该怎么剪?

2)对高的认识。

出示高低、胖瘦不同的圆柱体:同学们,这些都是圆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提出问题:胖瘦不同,那么圆柱的胖瘦和什么有关?

高低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高?

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除了叫“高”,还会叫什么?

**监控: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的水井的高叫什么?

通过变式认识高,学生指出横躺着的圆柱的高。

3)对切截过程中圆柱变化的认识。

想象:如果将一个圆柱切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切?

出示不同的切法。

结合实物想象:切开后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出示切后截面图。

3.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明确立体图的画法。

独立尝试画图。带领学生画图。

4、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组成圆柱,请你用线选一选。选完后再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制作圆柱体,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培养和发展学胜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

初步感知圆柱体。

借助实物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明确立体图的画法。

动手制作圆柱体。

教学反思:优点:

不足:措施:

1.本节课的层次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层: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第二层:借助实物,初步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第三层:动手操作,进一步**圆柱体的特征。

第四层: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明确立体图的画法。

第五层:通过动手制作圆柱,强化对圆柱的认识。

3.学习圆柱的特征,应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分成两步进行,一方面体现这种认识规律,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的过程,进而深入研究。步骤与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 初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释放学生的原认知。

借助对实物的观察,认识圆柱。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提出要求:小组合作,通过你们观察、动手摸,看看你们都能发现圆柱的哪些特征。

监控: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即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②圆柱体底面的特征,即都是圆,面积相等,位置相对(平行)。

2. 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

(1)对侧面的认识,为下节课侧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准备。

①提出猜测的问题:如果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样呢?

②提出要求:每组再拿出两个学具(用彩纸围好侧面的茶叶罐,底面周长与高相等和不等的两种),小组合作,动手剪开侧面,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③集体交流:你们将侧面展开是什么样的?你们是怎样剪的?监控: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有没有可能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应该怎么剪?

通过切截,认识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切截圆柱的不同情况,初步体会圆柱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再对应自己想像的截面形状进行连线。使学生在面与体的转化中丰富对圆柱的几何直觉。 想象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机会。

(教材p20 4)

2)对高的认识。

可以通过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学生动手测量圆柱形物体的高;

学生在实物上指出圆柱的高;

学生用语言描述圆柱体的高;

通过变式认识高,学生指出横躺着的圆柱的高。

最后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完成对高的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认识课例

角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过程与方法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 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 会用...

第一课时例1认识东南西北

第一课时。认识东 南 西 北。学习内容 教课书第2页 第3页例1一 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 能用东 南 西 北四个方位词描述身边的事物,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 评价设计。1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猜想 ...

第一课时例1认识东南西北

第一课时 认识东 南 西 北。学习内容 教课书第2页 第3页例1 一 课标相关陈述。在东 南 西 北和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 东 南 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