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 2024-01-14 15:00:05 阅读 6823

心得体会:探寻乡村振兴之路(最新)

x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x代表团审议时就乡村振兴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近期笔者带着研究乡村振兴的课题前往全国文明村江苏常熟蒋巷村调研,村书记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近期获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先进个人称号的常德盛同志。这次调研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加深了对x总书记推动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尤其是看到了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中坚作用。

乡村振兴的新感受。

从40年前开始农村改革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究竟有哪些新指向?这次乡村调研,看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状况,改变了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从而对乡村振兴有了新鲜而深刻的理解。

由于农业和农村进入发展阶段是从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会以为解决了城镇化问题,农村的发展问题就解决了。调研中,我们发现,城镇化固然重要,但农村最基层的是乡村,乡村不可能都城镇化,否则谁来提供农产品。而且,在广大的农村,城镇和乡村发展水平的分化,会成为新的二元结构,也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因此,进入新时代后,农村发展的着力点需要从城镇化转向农村最基层的乡村的振兴。

何谓 “记得住乡愁”?过去慕名去参观一些“新农村”,一眼望去是成片的厂房和楼房,而到蒋巷村,满眼是农田,水塘,鸡鸭成群,全村连水面3000多亩地,1200多亩种了庄稼,还有果园,林园,苗圃等。显然,这一派农村景象就是乡愁。

当然乡愁也不能停留在保留原始状态的村落,也不是40年前包产到户时的小块土地经营的农村。否则也不用谈乡村振兴了。蒋巷村经过连续十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田成方,树成荫,田埂通农用机动车,连养殖场的猪粪都通过地下管道通到每块大田,好一派现代农村景象。

乡村振兴要富谁?过去慕名参观的“新农村”,见到的往往是几个“腰缠万贯”的非农企业家,而到蒋巷村见到的则是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是乡村的村民。常德盛当了50多年村书记,办了多个效益很高的企业,但他在改制企业中没有一份股份。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乡村,农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直面农业,农村和农民,以村民幸福为中心。所谓幸福,用蒋巷人的话,指的是农民获得的幸福,自己有感受,城里人羡慕,外国人信服。

这就是有获得感的幸福。

乡村振兴靠谁?蒋巷村身处经济发达的苏州,其振兴毫无疑问离不开外部环境,包括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道路,以及各种政策的支持。但乡村的振兴更多靠的还是乡村内生的动力。

蒋巷人正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乡村振兴。蒋巷人的幸福是自己干出来的。

乡村振兴的内涵。

这次调研,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目标就如x总书记所说的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其具体内容涉及做强农业,美丽乡村和富裕农民。

首先,振兴农业即做强农业,体现产业振兴。农业一直是弱势产业,农业附加值一直很低。过去的蒋巷村是高产穷村,现在变为高效富村。

对苏南农村来说,产业兴旺首先得益于农村工业化所带动的非农产业强劲发展。但是非农产业的兴旺不但没有丢弃农业,而且做强了农业。在蒋巷,2018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000万元,较十年前2008年的600万增加233%,较五年前2013年的1000万元增加100%。

其振兴农业的路径:

一是靠集体的力量艰苦创业,用蒋巷人的话讲“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虽然土地承包到了一家一户,村集体还是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带领村民从水利建设入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经过20多年、累计投入劳动力6万余工、完成50多万土方,最终将1700亩低洼耕地填高1米多,积累起了 “土地资本”。

他们利用复垦复耕的土地建设起高效农业示范园。现在的蒋巷村建设成了田块成方、树木成林、水渠成网,水泥道路畅通的高产稳产吨粮田,绿色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二是由高产农业转向高效品质农业。过去追求产量,一年种两季或三季,农民非常辛苦,产量高但附加值低,农民赚不到钱。现在土地休耕,一年种一季优质良种水稻;多数地区农业种植靠化肥农药,蒋巷村种地不用化肥农药,全部用养鸡场、猪圈的粪便作为有机肥。

虽然水稻产量比过去有所降低,但是“蒋巷大米”品牌因其优质有机,市场**由过去的每公斤4元提高到10元,种田的用工明显减少,但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收入大大提高。

三是发展大农业,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蒋巷村种植区占地500亩,分竹园、果园和经济林木园;养殖区占地150亩,实行循环种养。挖出的河塘养鱼,辟出的养鸡场散养鸡,在鸡场内种菜供鸡食,鸡粪集中用作有机肥。

集中开辟的果园生产出各种鲜美的水果。所有这些种养区的规划建设都适合生态旅游的观赏和体验,由此发展起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显然,蒋巷村做强的是多种经营的大农业。

其次,振兴农村即建设美丽乡村,体现生态振兴。x总书记就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提出过这样的思路,即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蒋巷村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这样做的。

过去的蒋巷村是偏僻、闭塞、脏乱、交通不便,农田都是低洼地,有四个自然村零散分布。后来,蒋巷村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的思路进行乡村建设,现在的蒋巷,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景如画。

蒋巷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从“三集中”入手的,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余下的土地向农田集中。原有的分布于四个自然村的200户居民集中住进统一规划的社区。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的需要,蒋巷村向镇开发区批租600亩地建常盛工业园,将乡镇工业集中转移到工业园。

这样,蒋巷村将四个自然村合并后腾出的土地,工业企业集中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整片统一规划在村中心地带建起了占地600多亩的生态农业园。

为了保护环境,虽然要付出年损失500万元收益的代价,蒋巷村还是主动关闭了有污染的化工厂。在生态农业园内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并且建设旅游景观,完善旅游设施。投资130多万元在主干道两侧建成26公里的生态林带。

目前已实现全村100%林网化,绿化覆盖面达80%以上。河塘每两三年就清一次淤,河塘清洁了,同时也为粮食基地提供了很好的有机肥。建成日处理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常熟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组建了一支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新农村督管队伍。

蒋巷村成为了全国率先通过国际环保质量认证的村级单位。如今的蒋巷村 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黑色化、林网化,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

依托生态农业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蒋巷村没有独特的传统的旅游资源,但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靠的是其生态农业,田园风光,美丽乡村,整齐的农村道路,以及打造的可供旅游者参观、体验、农宿之类的旅游设施。近年来,蒋巷村先后推出“新农村建设考察游”、“生态田园观光游”、“农家生活乐趣游”、“农耕文化体验游”、“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游”等旅游产品。

2018年全村游客总人数超过了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万元。不仅提供农产品还提供生态产品,不仅实现农业价值还实现了丰厚的生态价值。

第三,振兴农民即富裕农民,体现文化和社会事业振兴。过去的蒋巷村是高产穷村,现在成为高效富村,而且是共同富裕村。村民“家家有房子、人人能就业、人人有保障”。

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蒋巷村2018年人均收入6万元(其中1万元村集体分红),这个数据是去除高收入者后实打实的平均收入,远远高于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36936元的水平,达到居全国首位的上海58987.96元的水平。

蒋巷村的富裕有两大特点:

一是集体富裕。这可以从居住和社会保障水平来说明。村集体分三批建造192套别墅,上下两层220个平方米,能抗七级**。

每套别墅成本价超过30万,村民只要出12.8万就可以入住。全村所有村民都住进别墅。

村民家庭的**、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就社会保障来说,村里建设了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免费给老人使用,对老人与子女同住别墅房的家庭则给予2000—3000元的奖励。老人除了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外,还享受养老金制度。

2011年起按年龄分12档次,年龄越大,标准越高,起发1年4800元,最高1年12000元,并统一提供优质口粮。蒋巷村率先在当地完成了农保向城保的并轨。而对于全村411名已退休的老人、未成年人以及在校学生等未能参加城保医疗保险的,全部参加医疗保险,缴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险。

二是富村民“脑袋”。这可以从蒋巷发展的文化和社会事业来说明。蒋巷村集体20年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文化教育设施,建起了幼儿园、农民剧场、科普馆、文广中心、远程教育中心、书画苑、卫生院、全国首家村级读书俱乐部、中国作家创作基地等,孝爱文化、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牌和群塑随处可见。

幼儿园全免费,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品学兼优者还能得到奖学金。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至博士或出国留学的,另有“重奖”。

蒋巷村振兴的秘诀。

蒋巷村为什么能够富起来?又有哪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从调研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三次产业要兴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村产业振兴同样离不开这个规律。

蒋巷村的特色在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旅游也可归入第三产业。2018年蒋巷村农业增加值约2000万元,工业增加值 1.

7亿元,三产增加值 1000万元。从这个结构中可见蒋巷人的就业和主要收入**在非农产业,尤其是常盛工业园。非农产业为富裕起来的村民提供了80%以上的收入。

村民靠在三次产业中就业致富。全村200户,900人,外出打工的不多,蒋巷村的各类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同时还有民营创业园。依靠兴旺的三次产业,蒋巷村的劳动力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人人都能就业,连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都有打扫公共卫生的岗位。

第二,实现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蒋巷村有着苏南模式集体经济的基因,在乡村振兴中这种基因保存了下来,并且在适应市场经济中有了新的提升。一方面,蒋巷村集体有经济,蒋巷的村集体资产2018年有31913万元,较2008年增加2亿元和2013年增加1亿多。

蒋巷的集体资产主要是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积累起来的。村集体资产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权收入及服务收入,例如蒋巷的旅游服务公司就是村集体投入。另一方面,蒋巷村集体对工业和农业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是不一样的。

蒋巷的工业原来是村办工业,改制以后成为私人控股的企业,村集体对其只服务而不干预,让其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而对农业则不只是服务,而是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行使好所有者的职能。村民承包的土地先统一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对流转给村集体的承包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后再流转给种田大户。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学习心得体会。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学习心得体会。4月19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 牢牢把握 八要素 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贵州 评论员文章 让基层干部回归基层 人民 评论员观察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人们 连线评论员文章,三篇文章进行了学习。一 坚定不移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农村的土地 房屋和...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 三农 问题。本人作为乡镇 街道 分管农口工作的副主任,结合线上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一 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按照滨江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于2018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有幸参加了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的 滨江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专家授课,实地参观了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 天荒坪镇余村村 溪龙乡黄杜村 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 南浔区双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