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智慧课堂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2-21 07:35:12 阅读 8875

2024年x月x日至x月xx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xx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2024年xx省中小学智慧课堂及智慧教师专业发展***x班”。

此次研修培训主题鲜明——突出了“智慧课堂及智慧教师成长”这一主题;师资雄厚——有xx教育学校的***教授、有省电化教育馆的***高级教师、有xx市电教馆的***馆长,还有xx智慧课堂研究专家***博士等;内容充实——有“互联网+智慧教学与创新,智慧教学环境构建,智慧教学法与教学模式构建”等主题讲座,有智慧课堂教学课例、教学案例观摩评析,有高效的评课、议课等活动。在充实的培训期间,教师在智慧课堂环境(资源、平台、课堂)下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在培训过程中,重温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智慧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学习了智慧课堂环境(资源、平台、课堂)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参与实践了“tbl团队合作”模式下的评课、议课活动,为参训老师的教学指引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也坚定了个人课堂教学中有效实践信息化、智慧化的信心。

具体体会如下:

一、如何构建“智慧”的课堂?

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课件、**等热闹了我们的教学,这难道就是“智慧课堂”?不少老师迷失了自我。其实,课堂的主旋律永远是“人”,是老师与学生,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信息技术带给课堂的影响,有效构建“智慧课堂”呢?

一)一节课“智慧”的课堂,教师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决定自己课堂上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即要“言之有理,行之有道”。不上无理念之课、无方法之课。失去理论、方法的支撑,课堂就什么都不是了,又如何谈及“智慧课堂”呢?

2.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或是教案)。建议采取“教学模式+教案”的形式进行。

教学模式设计让自己对课堂结构流程了如指掌——从大局方面掌控;教案设计让自己能进一步熟悉教材、预设学生——从细节方面雕琢。两者有机结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3.亮出自己的课堂亮点。在说课环节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介绍自己教学过程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自己是如何用好“智慧教室”软件的等,让听课老师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二)“智慧”的课堂应该做到“言之有理、行之有道”

言之有理”——教学理论,即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如“行为学派理论”“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等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理论。这些看起来似乎很高冷,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这些教学理论无时不体现流露在我们课堂的中,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或是根本没意识到而已。

这些理论不是死板地学,不是脱离自己教学实际地学,而是要让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是走在哪条路上?有没有走进低效无功的误区?有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这些教学理论的学习实践可以较好地为我们释疑解惑!

行之有道”——教学方法,即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学方法的指导。“直接教学法(传统讲解法)”“团队合作学习法(tbl)”“同侪教学法(pi)”“掌握学习法(布鲁姆)”“拼图法”……教学方法有许多,并没有说是哪一种是最好的,但必须要有一种教学方法支撑自己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应在遵循教学大纲、在尊重“生本、自主、合作,差异化教学”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践。

当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实践相关教学理念、运用相关教学方法的时候,或许也就是自己教育教学得到真正成长的时候,就是自己个人教学风格得以成型的时候!

三)“智慧”的课堂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涵盖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主要是老师用于授课,投影仪、大尺寸触控显示屏(或称触摸一体机)、电子白板等都属于这一类;“学”则是学生用于课堂学习,包括即时反馈系统irs、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则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云端平台等。而我们老师目前课堂上单纯地用计算机**ppt,这其实和传统使用黑板和粉笔那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学的差异不大,并不能算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要实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达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这三个标准。所谓“课堂用”指的是信息化系统必须配置在普通教室中,让师生在日常课程中使用,而不是买设备却只有上特定课才用;“经常用”指的是必须平常就在使用,而不是专门用来给人参访时的公开课才用;“普遍用”则是要顾虑到普及性,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用得到,不是只有特定班级的学生才能使用,而且也要尽量所有学科都能用到。

如何做到深度融合?一种好的做法是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的教学特点提炼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由数个教学片段(这个“片断”中应该融合了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教”与“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流程,用来达成一个教学目标。

老师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将宝贵的教学经验具体化,这个过程可以有效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提炼出了他们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为模式,还会进一步思考模式组合的合理性,以及模式中每一个环节应该使用何种技术与如何使用它们,这样就会帮助教师从教学本位出发,让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支持系统,使教学展现更新的风貌,从而去服务学生、服务课堂。

上杭一中的“533”教学模式,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这是值得我们每所学校、每位老师去学习、去思考的。

二、“智慧”的课堂的实施过程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问题一:教案vs教学模式,孰优孰劣?

之前讲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就是“教学模式化”,而我们老师平常更多是的编写“教案”,很少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我们认清两者之间的优劣。

教案设计——费时费劲,更多的为检查而用,也许用过后就没用了。而且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老师很难将学生的各种反应写入教案中。那么老师就更有可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而上课——这又如何做到“以学定教”?

如何体现“生本”“生成”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呢?

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它首先根基于某种学习理论,它为老师的课堂提供了教学的大致流程,以及每一段流程中所组织的活动,帮助学生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老师将适合自己的一种上课流程进行模式化(个人课堂风格化),别人或是自己再组合、拼凑、增删又可以形成新的一种模式。它让原本只存在于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具体而且形象化,从而使它可以在教师之间交流使用。

而且由于模式设计变得结构化,不同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增添、删除、迭加、重组,使得教学设计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经过对比,教学模式应该要比教案更加实用,尤其是一名老师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上课时,应该是能够减轻老师负担的。当然,这个前提还必须是老师对教材熟悉,还是要进行我们以往所说的“备课”的。在当前,我们可以由学校层面尝试组织部分年级、部分老师进行实验。

二)问题二:我们的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

培训时**了上杭一中高三的邱克荣老师的一堂**课,并听取了专家对的点评,给我以启示:那就是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理念,坚持课堂“三不讲”,即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不讲、即使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因为课堂是生成性的、是问思互动的、是小组合作活动的,课堂的主人毫无疑问是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放手”!

这种放手不是一味去迁就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会对性地展开教学。正如一中邱老师的这节课,他充分利用好“智慧教室”这一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及时反馈系统,在课堂及时收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坚持“三不讲”,老师自己并不直接教学,甚至发现学生有错也没有立即纠正,而是只作学生思维方向上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整合分析,在小组对话、交流中,在思维碰撞中习得知识。这样的教学妙在于,老师其实什么也没“教”,但学生却全都“学”会了!

我想,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下掌握的知识应该说是无比牢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高效的!

三)问题三:怎样高效地用好课堂上的讨论与对话?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课堂看起来热闹了,学生的汇报发言也条条是道,似乎收获颇多。但是不是存在着小组内优秀学生“一言堂”?会不会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秀”?

会不会变成优秀学生牵着后进学生的鼻子走?因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所说的观点都只代表自己的想法,所以众说纷纭,并不能真正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统一的观点。对话则不同,通过有效的对话,它可以让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或是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了解彼此的想法),这种对话,它所针对的问题、思维的过程是聚集的。

学生在对话中必须设法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做的是对自己内在知识概念的再确认。其他同学倾听时,每一个人又会对照自己和对方想法的异同之处,看看自己想的对不对,如果对方的说明比较有道理,那么自己所想的和他的差异在**,这种对照修正是自我进行,是学生自主意识觉醒的过程,这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加有效。

因此,课堂上什么环节要用“讨论”?什么环节要用“对话”?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及组织课堂教学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而不是随性乱用。那么,当我们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思考过程表达出来时,就可以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如果是想要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时,我们就应该采用“对话”的形式了。

三、关于使用“智慧”手段,开展或改进教研活动的思考。

我们平时的公开课评课这类教研活动,存在参与面少、耗时、低效等问题。如何激发全体的参与,提高效率?我们可以尝试运用“tbl团队合作学习法”进行改革实践。

首先由授课老师进行说课(按上述第“一(一)3”点的要求说课);再评课(先评亮点,再评不足,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如下:

一是组建小组:每个年段的学科老师组成一个小组,选出组长。

二是小组活动:先由各小组成员老师独立思考(思考限时),这节课的亮点(或是不足)是什么,再用一个词(或是短语)概括;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利用“智慧手段”上传,如拍照;没有智慧手段则可以提交“便签贴”的形式),说理由(发言限时);小组内归纳、取舍出一个小组成员比较认同的一个词(或是短语)作为本组成果。

智慧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体会一 盲目操作,效率低。通过年前的智慧课堂专题培训,满怀期待的踏上智慧课堂学习的旅程。因春节期间在老家学习不方便,所以一直将期待的学习延迟至开学初。一开学,我便满怀期待的 安装软件进行网上学习与实际操作。通过专家的培训讲解,让我对这个功能强大的教学软充满了强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在软件的使用出出现...

智慧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体会一 盲目操作,效率低。通过年前的智慧课堂专题培训,满怀期待的踏上智慧课堂学习的旅程。因春节期间在老家学习不方便,所以一直将期待的学习延迟至开学初。一开学,我便满怀期待的 安装软件进行网上学习与实际操作。通过专家的培训讲解,让我对这个功能强大的教学软充满了强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在软件的使用出出现...

《智慧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智慧课堂 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观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了机会与挑战,而知识则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筹码,学习 智慧课堂 势在必行。一 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空闲时间来学习。由于这次学习的主体都是教师,工作都很繁忙,能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学习。我个人认为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