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天出发——《扫起落叶好过冬》读后。
感。两年前,来到大学,我第一次去图书馆想读的就是林达的一本书,那本书是《西班牙旅行笔记》。两年后,我还是没有读完《西班牙旅行笔记》。
这一次,原是想读林达的《一边走来一边读》,结果没找到。倒回来想继续读《西班牙旅行笔记》的时候,又发现找不着了。于是,就拿起了手中的这本《扫起落叶好过冬》。
关于阅读,我向来就不喜欢作计划,即使有好几份书单,心里有强烈的读书想法,但总是没有践行的。总觉得照着单子走,或者重复读同一个人、同一种风格,自己会很难以接受。这样想来,我可真是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
我想用书里作者在《野火集的启示》的一段话,来总结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也许只露一角,可是你总可以在水面之下,找到沉沉稳稳的一个山座。
书的内容很是丰富和发散,有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故事,有美国立法司法完善过程的故事,有修道院和奥斯威集中营的故事,也有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总之,这本。
书不仅能让我们对于了解美国的历史和制度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为我们对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横切面。无论是伟大的历史人物还是残酷的种族冲突,抑或是饱受争议的社会焦点以及价值观冲突的司法制度,林达都能用一种饱含思想的批判性和有温度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一种积极的力量。
在《阿灵顿和罗伯特·李将军》一文中,林达这样写道——战争给予一个国家的最大冲击,是对原有体制和契约的破坏。战争是一个非常状态。在非常状态的借口下,一些正常状态不可能出笼的“法律”,就会顶着“战时法”的牌子出来。
从简明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战争的本质含义,同时也会去思考一些所谓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是不是一种获取私利的借口,多数人认同的政策是不是对少部分人的非法剥削?
一百年的历史和燃烧的十字架》一文中,林达认为,“个人自由受到保障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你的自由不能成为对他人自由的践踏。”在简短的文字里,我们不仅直接意识到个人自由是制度规范下的个人权力,我们还可以延伸去想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的品格。
当你读到“世俗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可是为什么,世俗的世界就永远不能明白,有这样一种。
人,他们只能以这样的特殊方式——生存”时,面对这样的文字,第一反应除了理解那些苦行僧,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更要想想自己身边是不是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而我们又有没有因为其行为和自己格格不入而伤害过他?对于一个你不喜欢却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我们是接受还是诋毁?是尊重还是中伤?
如果林达一直是理性得没有一点点温情的话,我想我不会那么喜欢他。关于“新奥尔良私行事件”,在一个已经过去了的一段历史中,林达除了呼吁今人应该警醒之外,他还写下这样一段话:当年暴民们集合的那个街口还在,那条街却已经变成了汽车大道,街心的绿化带和克雷雕像都不复存在了。
在连庞大的县监狱,也已经拆掉,片瓦不存。可是我们知道,那些意大利裔的受难者,他们并没有离去。这是一种悲悯的人文情怀,读后我真的很动容,我甚至也同情起一百年前那些受难者们了。
这是读林达的第六本书了。关于美国法律和其政治制度思想原则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我还是不敢妄加评论。但这并不是说,这就是没有收获的。
因为我在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在两难境界中做出选择和判断时,已经受益颇多了。
扫起落叶好过冬,大概是历史的缺憾、是生活的疑惑、
是未来的迷茫,不管是什么,在我们收拾好心情之后,便可以向春天出发了。
向幸福出发读后感
背幸祸动身读后感 一 尔良久出有看电望了,那个礼拜六的外午,尔看了背幸祸动身那个栏纲,外面有个客人私,他的二只脚皆出了,看的尔皆堕泪了,为何呢,这尔昨天便去。讲一讲他这动人的故事。那时,栏纲组的掌管人把客人私鸣到现场,掌管人答他说说您是怎么,一。步步刚强的走过去的,这个客人私说,尔有一个完竣的野庭,...
向梦想出发读后感
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于一个人的好处了,初次读曹文轩的书是在教科书上的 孤独之旅 中,主人公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成长为敢于承担的男子汉,于是就走进了 草房子 走进了 山羊不吃天堂草 每读一遍又有不同的感受。不论是哪本书里的主人公,他们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成长故事,最后才...
陶思璇《向幸福出发》读后感
寻找爱的伊甸园 陶思璇 向幸福出发 读后感让你想起爱过的人,错过的事,之后,向幸福出发。这是陶思璇 向幸福出发 封面的小标题,读着这些文字,看着封面陶思璇灿烂的笑容,信手翻开了书页,跟随她的目光,展开了幸福之旅。本书由大学校园里的年轻爱情拉开帷幕,爱上一个不爱我的人,异地恋的未知之伤,最后落笔于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