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上帝——《童年读后感》]
高尔基的名著《童年》中,有很多内容写到了阿廖沙的外公、外婆做祷告的场景以及他们所信仰的上帝,两个上帝——《童年读后感》。在高尔基眼中,外公、外婆心中的上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上帝。他说,外公的上帝“不爱任何人,只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一切”,“外祖父的上帝不相信人,总是等待着人们向他忏悔,喜爱惩罚人”。
而外婆的上帝则是仁慈、和蔼的。
因为这个,他们做祷告的方式也不同。外公只是一本正经地背着祷告词,而外婆则是向上帝倾诉,虔诚地祷告。正如外婆所说的那样,外公从未真正地对上帝掏过心窝子。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徒心中也有一千个上帝,读后感《两个上帝——《童年读后感》。尽管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但在很多人心中,上帝是个和蔼可亲的白胡子老头。他可以洞察人间的一切,他的职责就是惩恶扬善。
而在高尔基外公的心中,上帝神圣而不可接近,他带给人们的,大多是恐惧和恶感。
如果把“上帝”引申一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长辈、上司、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又是什么?是令人恐惧的,还是和蔼可亲的?
这也许包含两个原因吧。作为我们自己,我们要善于发现长辈、上司、老师的优点,而不能幼稚地只看见自己不喜欢的一面。而长辈、上司、老师们则要注意,对待自己的后辈、下属和学生,在他们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和悦地与他们拉近距离比板着脸装严肃要好。
也许,在你板着脸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他们会想:“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啊!”
晚辈对长辈尊敬、有礼,长辈对晚辈和颜悦色,这才是真正的“慈”和“孝”。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当他听说阿廖沙的外公把他想成一副“暴君”模样,恐怕是要把外公收走的。
《两个锄头》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 两个锄头 读完了这短短的文章,我可真是感慨良多。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锄头,被一个主人同时买到。一个锄头天天跟着主人劳作,渐渐变得锃明瓦亮 另一个锄头怕苦累,一直躲在墙角中。当怕苦累的锄头生了铁锈病后,仍不听取亮锄头的忠告,最后被主人扔进了垃圾堆。两个锄头 将我拉进思考的...
《两个问题》读后感
两个问题 读后感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太阳岛中英文学校六年级 孙文杰。两个问题 是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故事由一颗很大的麦子开始,有学问的人都说不出这颗麦子的来历。国王传了一个最老的农夫来见他,那个农夫果然很老,扶着两根拐杖,那个农夫看了也不知道这颗这么大的麦子的 他说 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又请了那个农夫...
《两个孩子》读后感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想起了昨天看的 两个孩子 的故事,那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个爱画画,一个喜欢 可是因为一场大病,爱画的孩子失明,喜欢 的孩子失聪。他们哭着找到一位老人,老人对他们说 孩子,不要哭,老天给人一条死路时,往往会留一条活路给人!老人先帮他俩找出优点,再解除他俩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