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老师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当你教育一个男孩,你教育的只是一个男孩,但是当你教育一个女孩,你教育的是整个家庭和下一代。
在通常的社会观念里,包括女性对自身的认识上,更多地投入家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对于职场中的母亲,她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内疚。都说亲子教育里的许多课题都是选择题、申论题,鲜少是非题。
什么是教养最重要的原则?或许在看完蔡颖卿老师的生活笔记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蔡颖卿老师是台湾著名亲子作家、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她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她说要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妈妈开心,全家开心。妈妈焦虑,全家焦虑。妈妈是喂饱家庭氛围的,同时维持家庭稳定的生活节奏。
本书蔡颖卿老师从“身教”、“食育”、“行导”、“言谕”四个方面,利用家事生活,以实作开启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灵感。把教养融入生活的细节里。
如果一位忙碌的母亲,还想要把一道菜为孩子烧的特别好,或摆得特别漂亮,相信她的心情大概不会是紊乱不平的,那种稳定,决定了一个家庭和乐的气氛与心灵的安全感。
关于身教。什么是好的生活?——食、衣、住、行、育、乐的质量都不错。
那这些生活项目要如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质量”呢。想一想会发现,“尽力”对对提升每一种生活都有贡献。与其想着如何变成有钱人来过高级生活,不如更务实地去想,如何把同样预算的生活过出两三倍的质感。
不要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开始,而只有开始了,事情才能变更好。
家庭与其他社群不同,这是人际最初始的生活地,也应该是感情最坚固的堡垒。我们在家庭里学习被爱时的幸福与感谢,也在家庭中练习爱人的能力与方法。
现在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也不要因为方便放弃自己动手的机会。可以孩子一起工作,让各个年龄的孩子去负一些责任。锻炼孩子家事能力,含食饱,衣暖,居安,行便各种能力,从而让孩子了解从计划到实现要能力,时间,耐力。
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生活而教育。
关于行导。妈妈们总是在反省自己的言行教导是否得当。然而思考与反省绝不能过度,因为过度是一种沉溺,自责的形式,会让人误以为那就是一种教育的改进,问题的解释也会让某些人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以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没能做好父母。
这都是情感的挟持,对自己无益,对孩子更是不公平。带孩子有爱心并不是无所不包容地忍耐,而是以自己的良知为基础,“知”需要灌溉,“行”需要引导,仰赖长期的关怀与适时的修正。
关于食育。食育综合了健康、感官、仪态、人际与美感的经验,是所有人应该给孩子良善引导的生活教育。即使吃的是外卖,也可以换掉塑料盒,选个心仪的盘子,给日常增加些趣味。
而一位精神愉快,把生活过得趣味盎然的母亲,透过慧心与巧手抚育孩子,她自己就是幸福的诠释者与责任力行的说服者。
关于言谕。人与人相处要把话说清楚,才不会让情绪的表达混淆了真正的心意。对孩子说话要正直而温和,要宽大但谨慎,也要简单却不霸道。
一个**是可以透过日常小事来为孩子诠释生命的美好。幸福绝非是一种叮咛或赠与,而是一种传达与展示。生活便是教育,而教育就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里。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读后感
作者 洪兰。蔡颖卿。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洪兰与蔡颖卿对父母 老师最关注的27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温柔而智慧的对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教养不是方 而是生活本身 大人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关注细节,用平等 尊重 温柔 爱 智慧与孩子相处,彼此关照,共同成长。大人的成熟,可以从养育孩...
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细节体现教养,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如此,粗生活,细教养,当是为人父母的一条原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几篇细节的教养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个有教养的人,细节组成了他人生的一个个坐标。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他的学识 学养 品位 情操。这种教养在社交场合或者单位里,不只是场面上的气宇轩昂 风度翩翩,更...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撰写的教养的迷思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观点,即父母的教养决定孩子的未来。哈里斯认为,人的社会化 人格发展以及文化传承不是由父母决定的,而是由孩子的同僚团体所决定的。孩子与同僚团体共享的世界是塑他行为和性格的地方,同僚团体决定了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哈里斯同时认为 第一,父母对子女的人格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