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发布 2023-11-22 09:10:08 阅读 8346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一个老师懂得心理学,并且在与学生打交道时善于运用心理学,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双赢——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老师也更有成就感。

很多老师在读师范时也学过教育心理学,可是那些体系化的理论,死板生硬如同嚼蜡,到了实际中常常被忘得一干二净。而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很容易就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挂上了钩。

我们的工作,每天都要用到的表扬、奖励、批评和惩罚,那是不是运用了心理效应就可常常事倍功半呢?读读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图形—背景现象”,就会知道增加学生的积极行为,减少学生的消极行为,原来竟有那么多的诀窍!

比如一位老师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他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道难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连我都没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

”好几个学生立刻请求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写了题,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同学举起了手。当学生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时,老师故意装出甘拜下风的样子说: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堂新。

课你们自己就能学会,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有”!

再拿心理上的“增减效应”举一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粟子,而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想晚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

“那么我早上给你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晚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这就是标准的“增减效应”,其实结果都一样,但是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给人的心理感受可能就截然不同。

人的心理总有那么一种倾向,习惯得到,而不习惯失去,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为适应生存而沉淀的一种文化。一般我们在评价学生时难免要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要诉说一番,可往往是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很不理想的评价的方法。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这或许会增强评价的效果:

当你评价学。

生时可以先说学生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

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

“我在**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所以,鲁迅有一句人们都认可的名言:

“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强调要了解学生,但却很少被要求要了解自己。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了解学生固然重要,了解自己也同样重要,因为只有既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才能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更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教师要如何了解自己呢?首先,要跳出“自我”这个圈子,突破“自我”的局限,“以人为镜”,通过与别人行为及优缺点的比较,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其次,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消除认识“自我”的“盲区”。

一般地说,认识别人比认识“自我”

容易,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要求自己要能够广泛地收集来自上下左右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并通过认真分析和判断来认识“自我”。第三,要掌握一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

因为这与正确认识“自我”密切相关。这些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主要有: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能既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又不会被别人操纵;遇事能够冷静理智,不会感情用事等等。

第四,多参加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有益的、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实践活动,可以检测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读后感。心理效应,而且还是教育中的。相信大家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之后,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觉得此书必定是深奥 难懂的。光看名字,也挫伤了将这本书从书店抱回家的念头,但是书皮上标有此书入选 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2006年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的介绍,似乎又有些值得随手拿起来翻翻。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读完全篇,我对书中两个观点印象最深。其一,超限效应,即给学生留点 空白 作为刚步入社会没几年的我们来说,我们还没完全脱去学习者的习惯,对以往教育我们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意见。多数教师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课堂以教师的叙述与学生的倾听为主而并没有给学生留下 空白点 所谓的空白点在我的以我的理...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读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有感。假期是我们大家学习充电的好时机,读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让大家掌握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艺术地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假期里,我阅读了北师大心理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书。刘儒德教授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精挑细选了64条规律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