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人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易中天的品人录里写了五个人,我看了一下出版日期,是1999,那时易中天品三国尚未红火,所以这时学者的看法是可以采纳的。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和雍正。
说雍正,这些日子以来,穿越剧实在是红得发紫。偏偏是没什么演技含量的演员来几段狗血的情节,就如火如荼了。这也不是不可理解,如今娱乐圈都爱搞噱头这玩意。
雍正貌似和穿越剧结下了很大的渊源。穿越剧大多选定清朝,因为那特殊的后宫。像康熙下来的皇位之争在历史上也是迷雾重重,穿越剧的编剧正好可以为此定一个自己的说法。
然而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不是历史,顶多有三分史实。我一个很喜欢看电视剧的室友总是喜欢拿电视剧的人物来说事,可见电视剧的威力,也见其可恶可悲。
说雍正吧,和曹操武则天一样,是一个矛盾。抛开传统的历史观,雍正是歹毒又仁慈,残忍又布恩泽。反正这事儿如果你顺着他的意,那么他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意见相左,那么臣子难过了。
清有康乾盛世。康熙是雍正他爹,乾隆是他儿。他夹在两个历史评价都比较高的帝王中间就显得平庸。
其实创业容易守业难,雍正能够收得住康熙的江山,留到弘历来大红大紫实在不容易。何况,他也不是无所作为。只不过在群体意识的中国人眼里,渴望**的君主却无法长久。
尽管他们最终的路是对的。而做到这个份上,评价已经不是高度的问题,而是空缺的钻研。然而无论如何,历史记住了你。
你并未因好言好语而**,也为因歹言毒语下地狱。
李世民同样是夺来的江山,因为唐朝大度,加上气数正好,大家都可以轻描淡写他的篡位。武则天因为有了明显可挑剔的错,何况她做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雍正的皇位有争议,因为明清不如唐宋,西方的资本主义已经试图入侵中国,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雍正的遗憾。
品人录读后感2
易中天先生用一种幽默的表现手法去讲述历史,讲述人性,将项羽、刘邦、曹操、武则天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尤如他们亲口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
易先生用得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我们可以和历史人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易先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看似随意的品评中,包含了他自己对于这些人物的深入剖析和解读,细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下面几点感想:
首先,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叫出来名号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暂且先不管这一笔是红色还是黑色,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就说明他们一定有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十分明确的剖析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及他们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比如说项羽和刘邦,处在同一时代的他们更有可比性,以前项羽给我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霸王”,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书中提到,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性多疑,且有妇人之仁;而与项羽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刘邦则不光是依赖自身的武力,而是懂得怎样去利用手下的人成就汉朝的霸业,相比之下,刘邦的方法显然要聪明得多。
从中得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启示我觉得就是如何利用好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强,也毕竟会有限,只有把团队的力量利用好,学会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协调好自身和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能量。
其次,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武则天,书中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变成权倾天下、中国第一位女皇帝,这中间的过程其实很复杂,但经易先生的评说,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纵观她一生的权力争夺生涯中,无论她处于什么样的权力等级上,她所做的事情全都是求以“稳”字,形象地说就是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脚代表能力水平,而鞋代表着所做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一定会力不从心,也就是“大”了,反之,如果”“鞋”小了,那么前进的步伐必然就会变慢,正是由于武则天能够不断适应自己的能力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目标,所以她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敢于在适当的机会去煅炼自己,这样才能更快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第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易中天先生对历史人物的敏锐和细心。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或都历史类的书籍,我之前也读过一些,而易先生的书在于能够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通过某一件小事情反映这个人物的处世态度。易先生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事物应该进行反反复复地细节上的分析,从每一处细节上来发现问题。
品人录读后感3
2023年,在中国,有一位热门人物。他作客《百家讲坛》用诙谐,通俗,幽默的语言为观众精彩品三国。前日,得宽余,到书店,购得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人录》一本。
想看看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和他们一生的成败得失。
品人录》中举有五大历史名人,有头脑简单的项羽;奸诈狡猾的曹操;手段狠毒的武则天;迂阔偏执的海瑞;猜忌刻薄的雍正。这五大名人中有万人之上的君主,有清廉俭朴的大臣,也有名震一时的英雄。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姑且只看最先登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
项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但项羽却是一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早在秦始皇游会嵇时,项羽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但最终没有成功。他输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刘邦。
刘邦是混混,而项羽是贵族;项羽有盖世武功,而刘邦是无力村夫;项羽有几时上百万的雄兵良将,而刘邦却只有为数极少的士兵,这么一比,论身份,论实力。项羽都应该是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刘邦他由弱到强。
一步一个脚印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不冷静,不虚心。
项羽在兵败垓下后,一听到四面的楚歌声,还没冷静下来仔细想,就认为自己大势已去,更没有信心去与刘邦作战。只是逞了一时之勇,杀了无数名汉将后逃到乌江边上自刎而死。
项羽的如此不冷静是断送他一生霸业的最大的绊脚石。想想自起兵以来的八年间。项羽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来就没有打败过。
可就在垓下,项羽因为一次小失败就慌了,稳不住阵脚了。最终只有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给了一个自己瞧不起的混混――刘邦。
楚汉之争的初期,在项羽的麾下聚集了陈平、韩信等一些颇有才智的人,但在行军作战是项羽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将陈平、韩信等人的建议当作了耳旁风。长期不得项羽赏识的这些人自然就要另投他处了,只剩下项羽这位孤家寡人了。
可见冷静、虚心对于一个想成大事的人是何等的重要。
说到冷静,我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应该算得上是冷静了吧!
曹操在他早年就表现出了他超凡的政治手段。他“挟天子以令不臣”便是最好的证明。
那时,东汉的一大贵族子弟――袁绍,可以说是天下最有实力的人。曹操为了招安他,便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时。袁绍在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自己最瞧不起的曹操时,便断然拒绝了,还说了些难听的话。
这话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心里当然也气,但袁绍太强了。曹操处理这件事时很冷静,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和袁绍翻脸。便将职位让了出来。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与袁绍的直接正面冲突,也让人觉得自己大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再说到虚心,我想武则天应该算做得不错的吧!
武则天虽然在夺取皇位前用了不少惨不忍睹的手段,但在当上皇帝之后却是一改高压政策,以怀柔方针取而代之。她虚心纳谏“有古贤王之风”。
就拿王及善来说吧。王及善原本是退休在家,但因契丹侵扰而被起用为滑州刺史。当武则天向他询问朝廷得失的时候,王及善娓娓道来,提出十几条改善意见。
武则天马上就改变任命留王及善在京中任职。
因为武则天的虚心纳谏使她在做皇帝的几十年间为天下百姓谋得福利,深得人心。她的政绩被后人称作:“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让我知道了很多。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或扮红脸,或扮白脸,但他们都是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一眼千年,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品人录读后感4
最近刚读完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品人录》,当我合上最后一页,细细地回想着读过的每一个章节。其实人们总是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这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
《品人录》从文化的角度品评了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风格。易中天先生新颖的评说以及生动的文笔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中国文化诗性智慧的一种表现,而《品人录》则生动有趣地为我诠释了诗性智慧的真正含义,《品人录》真的是一本滋味十足,令人百读不厌的。
好书,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读书感受与心得吧!
读完这本书,其实最多的感受是有关制度的问题。人们都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工具和道具,《品人录》通过对特定历史环境的分析,发现有些帝王的“喜怒无常”也是有章可循的。比方说,曹操爱才有妒才,容人有整人;武则天打心底里讨厌酷吏,但出自政治上的需要又不得不与“小人”搅在一起,这种两难的境地都促使他们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
同时**政治还使人们对人格追求的热情度大大下降,但是,在口头上却要信誓旦旦,小人必须全部得而诛之,结果却留下许多高尚的记录。这些记录为后人提供了发问的机会,然而,追问有时却徒然。比如说:
不懂政治、意气用事的海瑞除了作为清官和硬汉名垂史册外,并没有实现什么。再不可能做到限制权力的**体制下,他清除腐败重振道德注定是不现实的。还有就是不想做“等闲之帝”的雍正费尽心力聚敛起来的江山财富,到头来还不过是为了子孙的挥霍和的贪墨做了基础。
对于以上阐述人物们的悲剧,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身处在如此一个**体制的社会,身处在如此一个文化传流时代,尽管他们个个才华出众、胆识过人,但凭单枪匹马,是终究不能战胜文化与制度的。
品完那一个个历史人物,我发现中国历史就是一个大戏台,可不知何时戏台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何时会出现红脸和黑脸,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何方神圣。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意味着下一次“厄运”的降临。
品人录读后感5
这几天在看完奥运会节目后,回到属于自己的床上时,感觉都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老公那里的世界暂时还不可能真正属于我,紫色蚊帐里的那个小桌估计每天晚上也在期待着我的抚摸。
从央视易中天品三国开始。我就觉得他真的是个大师,把人性和历史都研究的很深,很透。这个品人录记录的是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还有雍正的故事。
每个历史人物的描写在大师的笔下都是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项羽的自刎乌江,曹操的奸雄形象,武则天一代女皇的狠毒,海瑞清官的不易,雍正英明的寂寞。通过一些事情和人的对比,让我看到了各种不同伟大人物身上所有的气质,个性,特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这特质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品人录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品人录读后感 一 顾名思义 品人录 是写关于古人的故事,通过作者的理解和诠释,鲜明的刻划了古人,从全面的历史资料加上作者的分析,从面使得本文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我相信很多人看来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了,仁都见仁,智者见智。说说我读完此书之后的感觉吧,前车之鉴,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
沉思录读后感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读后感。第1篇 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看一点,把 沉思录 看了一大半。这本温总理天天放在床头的书,如今也成了我洗去浮躁 寻求平静的床头书了。我在想,总理能读100遍,我是否能深刻领会书中的含义读上10遍呢?沉思录 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 读后感。沉思录 读后感。读了 沉思录 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这部 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 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 国家,是任何革命 任何迁流 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