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
介绍《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世说新语》有些近乎当今的微型**,它是中国**的雏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喜爱中国文学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2、.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第一次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教师指名读文,强调易错读音:
“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èi”
“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g”
学生认读6个生字:梁惠诣乃曰禽。
教师强调书写:“曰”不能写成"日"
惠”和“禽”不仅要写匀称,还要写正确笔画。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并使用标记法画出不懂的字。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
理解语句。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6、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7、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8、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3指名把整个故事讲一遍: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渗透文言文的理解方法。
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
、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扩展词语,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
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就译成了白话文。如:
“甚聪慧”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
“为设果”,是谁为谁设果,没有写明,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4、质疑解疑。在学习文言文之初,学生会有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其实,这是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后对问题进行梳理,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诵读。同学们刚开始的质疑一般停留在对字句的理解上,可采用讲解和看注释的办法解决;当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同学们会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则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个办法可以串讲文言文的传统模式。
三、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四、质疑问难,背诵小结。
1、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什么疑问,互相解决。
2、背诵课文(给老师、同学背)
五、拓展阅读。
1、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
“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
”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2、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1、 在比较中积累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严禁践踏草坪。
别踩我,我怕疼。
请保持车距。
撞上来吧,我正需要一笔钱。
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
2、经典广告词猜猜看。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平安保险。
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
水往高处流——水泵。
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一种新的视野,一位人生的挚友——读者。
聆听并不代表沉默,有时安静也是一种力量——铂金首饰。
不订《咬文嚼字》是你的错,不再订《咬文嚼字》是我的错。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周刊。
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
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
除钞票外,承印一切——复印社。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七板书。拜见其父逗。
孔君平杨氏之子。
巧妙回答。甚聪慧。
10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 杨氏之子 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 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 之 是助词,相当于 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 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3.大声地朗读课...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五年级语文 杨氏之子 导学案。审核人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年级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五年级。学科。语文。参备人。课型。展示。课时。杨氏之子 授课时间。1 认识 惠 等3个生字,会写 梁 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聪慧 家禽 等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课题杨氏之子主备教师。总 2 课时第 1 课时使用教师。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务。教学重点。定位教学难点教学多 课件。准备。1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3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