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2 13:45:04 阅读 916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海南中学邹文凯。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海南中学的邹文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属于课后说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教学程序和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基于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了解了酸与碱相关的知识,后续还将在选修4中深入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是选修内容中的必要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高中化学中的反应大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因此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奠基石,充分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接下来看学生的情况,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初中学过酸碱中和反应,也已经做过导电性实验;在学习特征方面,他们对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关的解释,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学生基础上我**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是不适应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把重点落在过程与方法上,同时落实好知识与技能,渗透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课标内容,我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理解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能初步掌握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根据之前**学生的困难,我设定的第二维度目标为能尝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液,建立“微粒观”的思维;而第三维度目标则是充分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设定。为此本节课主要突出的教学重点为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也希望能通过实验**的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反应微粒观,实现更深层次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式教学法,以初中学过的硫酸滴加氢氧化钡实验为主线来贯穿整个内容。

我本节课采用的实验器材有labquest数据采集器、电导率传感器、计算机、磁力搅拌器(含搅拌子)、铁架台、500ml烧杯、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平板电脑。创新点在于:以往的教学通常使用电流表来表征离子的存在和离子浓度的变化,但仍然存在后排同学不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偏转过程无法再现等局限。

而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数字化实验凭借传感器技术能够将"看不到"的离子变为"看得到",将传统实验"不好做"的定量实验变为"好做",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直观、真实的感性认识材料,对学生微粒观的构建、发展和深化起着推动作用。

基于本次实验采用的电导率传感器手持技术,则其实验原理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m,面积为1m2的2个平行电极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的电导,其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只有在溶液浓度较低时,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本实验就是通过手持技术实时测量稀溶液电导率的变化以表征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变化,从而研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5个方面组成。一开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先回顾初中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定义,并判断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产物,然后让学生将此反应归属到初中所学的复分解反应中。接着就以此反应为例来做演示实验,用稀硫酸逐滴加入到已滴加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采用手持技术实时监测烧杯中电导率的变化,并用平板直播烧杯中情况,大屏幕上同时出现电导率曲线和烧杯的画面。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试着去描述实验中发生的三个现象:(1)有白色沉淀生成;(2)溶液红色逐渐褪色;(3)溶液电导率曲线先减小到几乎为零,再增大。第三个环节,就是将实验所得到的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先通过曲线在第0s时,电导率有数值,对氢氧化钡溶液导电进行分析,从而引出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同时阐明电解质导电的根本原因。

接着继续分析曲线,通过第25s时,电导率数值开始逐渐减小,并且溶液颜色逐渐退去和白色沉淀变多的宏观现象,阐明硫酸钡和水生成的原因,从而解释离子浓度变低的结果。在第74s时,曲线达到最低点,启发学生知道其所代表的化学意义是恰好发生了完全反应。此时再一次引导学生关注第74s后曲线**的异常情况,学会用微粒观的角度去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接着再重新回放一次刚才的曲线变化图像,引导学生是否能用一种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发生电离的情况,从而引出电离方程式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最后小结整个实验中离子浓度变化的情况,启发学生意识到此复分解反应实则为离子之间的反应,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离子反应的定义,将反应类型进行了升华。

板书设计则是本着简介扼要的原则,设计成类似思维导图的形式。

反思本节课,教师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充分挖掘了实验的功能,能够将数字化实验应用于教学,让高科技技术服务于课堂,体现了直观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本堂课学生有了新的知识增长点——对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使学生逐渐能将宏观-微观、定性-定量、描述-推理三者有效结合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总的来说,本堂课成功地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我想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传授多少概念与知识,而是在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 碱 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电离 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 酸 碱 盐在水中的电离 和 离子反应发...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依据。根据新课标化学课程标准,这节内容要求学生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二 教材分析。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学习内容在老教材里,电解质...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电解质 非电解质 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对实验的观察 对比 分析,训练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善于思考 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学习难点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